過去講信息化,主要是講信息方面的服務,但是,現在看來信息化已經變成了生產性服務業。中小企業發展的趨勢就是流程外包,包括財務、人力資源等。”馬駿認為,需要重新認識信息化,現在已經有大量企業通過信息網絡工具為中小企業提供生產性的服務。
他認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未來的市場巨大。如果把信息化當成生產型服務業來看的話,市場前景更加廣闊。改革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研究發現,越是發達地區人均擁有企業數越高。對比我國和美國就能發現,美國企業數量是我國的一半,但是美國人口數量不到我國的四分之一,所以我國人均企業數不到美國的一半。
他表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讓社會各種勞動資本、知識、技術的活力競相迸發,就是要促進企業發展,促進企業創新。我國的企業數量在快速增長,企業規模在不斷擴大,這些增長勢頭意味著企業對各種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巨大。
怎樣解決小微企業的弱勢問題呢?馬駿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不經濟的環節外包給平臺企業,這樣來實現規模經濟。他認為,通過信息化實現外包達到規模經濟,進而提高整個中小企業的競爭力,這是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可以看得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