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陽 江西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院長、博士
趙 彤 江西省社科院贛商文化研究所原所長、
南昌市女子中等專業學校董事長
汪志堅 南昌服務外包行業協會會長、
南昌先鋒服務外包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 持 人 劉愛軍 江西財經大學中國管理思想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
時 間 6月5日
地 點 江西財經大學翼軫樓
主持人:傳統的外包產業,造成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全球產業鏈或價值鏈分工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但我們今天所說的服務外包明顯不一樣了。近年來,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的固有邊界不斷被打破,各個領域互相滲透,生產和服務環節國際分工的深化細化,以服務外包為代表的服務業跨國轉移成為各國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調整經濟結構的新引擎。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全球三產的劃分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二產像一產一樣,變得很小,而服務,尤其是技術驅動的服務將成為主流,屆時服務外包將成為涉及各產業領域的重要產業,在未來全球經濟的升級發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服務外包?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何種趨勢?跨界融合,將給服務外包產業拓展出什么樣的新邊界?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將對現有商業模式、產業競爭,以及我們的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服務外包并不意味著低端,也有高端,其升級版是跨界
胡成群:外包并不意味著低端,也有高端。有的時候經營者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將非核心環節外包給更專業的經營者;有的時候經營者需要一些高端的技術或技能,本身并不具備而進行外包。
外包的升級版是跨界??缃缙鋵嵰恢倍即嬖冢皇侵氨容^緩慢,沒有造成強大的沖擊?,F在跨界的范圍和頻率大幅提高,對生活、工作、休閑等都有影響,讓人們感覺跨界行動更緊迫了。如《世界是平的》書中所描述的,它影響了很多人的就業,也造成一些行業的消退、一些行業的興起。跨界涉及新進入者、原有者、監管者和消費者。新進入者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利用自己的技術、客戶、流程等優勢積極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原有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努力鞏固原有的優勢。監管者將由于跨界行動而需要對一些新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如余額寶、虛擬信用卡,這種形式是金融創新還是監管套利,是鼓勵還是遏止,監管者必須做出判斷。對消費者而言,由于新進入者的加入,競爭將更充分,將能享受到跨界帶來的更多好處。
作為銀行從業者,我更關注互聯網企業跨入銀行業這方面的動態。銀行業與互聯網企業各有優劣?;ヂ摼W企業更具開放和平等互動的思維方式、龐大的客戶群體、貼近市場的客戶體驗響應以及快速的技術應用創新的優勢。銀行業則更具有成熟的金融市場運作和風險管理技術、嚴格的金融監管、相對立體和跨地域協同的服務渠道、穩健可靠的品牌信用等優勢。銀行業與互聯網企業在鞏固已有優勢的同時,積極向對方領域發展,如中國銀行有自己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移動金融APP應用等。
總而言之,跨界將越來越多地影響到大家的生活。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跨國界、地界、業界的規模外包成為可能
吳朝陽:為了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事實上都有將部分自身業務適當外包的內在需要,而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則為全球范圍內的服務外包提供了技術支撐。
服務外包本質上屬于服務貿易。一定程度上講,是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原來不可貿易的部分服務商品變得可貿易了,世界范圍內的分工進一步深化,使得跨國界、地界、業界的大規模服務外包成為可能。百度本來是做搜索的,現在利用大數據優勢兼做網絡營銷;美國的公司可以將其軟件編程外包給班加羅爾的印度工程師;科研機構可以承接政府的課題;高校也可將一些非核心業務,比如網站建設和維護、課件制作交給專業公司來做。這就是服務外包,這就是跨界融合。
跨界融合的邊界在哪兒?理論上取決于發包方和接包方各自的比較優勢。比如一家企業可能在研發、品牌推廣、后臺處理、市場營銷策劃、軟件編程等方面都很強,但與別的企業相比,其在研發和品牌推廣方面的優勢可能更明顯,那么它應該專注于做研發和品牌推廣,其他的環節可以選擇外包?,F實中,企業哪些業務自營,哪些環節外包,其實是一個市場競爭自由權衡的過程,匯率水平、勞動力成本、規模經濟效應、基礎設施乃至語言都可能影響發包方和接包方各自的比較優勢,從而影響到分工的深度和融合的邊界。
服務外包全面顛覆現有的生活模式、產業模式、工作方式
趙 彤: 目前,服務外包主要分三大類:一是軟件外包( ITO),比如先鋒軟件和IBM合作的軟件開發、操作系統、數據及高端的技術服務;二是業務服務流程外包(BPO),比如南昌女職與清華大學、中國移動合作的呼叫、簡單的數據統計、電子商務、政府服務的呼叫中心外包;三是知識流程外包(KPO),比如泰豪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的市場調研、市場咨詢、動漫游戲、設計等動漫外包。
今天,電子商務和物流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在高新區租了一個倉庫,1平方米8塊錢,叫江南茶倉。我們可以把茶葉放他那里保存(恒溫恒濕)。1公斤每個月2塊錢,每個人都覺得便宜。但一個平方米可以放100公斤至1000公斤茶葉,相當于象山路甚至中山路店面的價格。他還可以幫你賣茶,一夜之間鋪到3000個網點,一個網點一年銷售1萬元,3000個即3000萬元。這個茶倉做了3個月,就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俗稱新四板”)掛牌。
支撐電子商務、物流的是呼叫中心,支撐呼叫中心的是一部電腦、一個電話、一個工作人員,97%的工作人員是女孩子,其中95%是中專畢業女生。
我們設計了一個新的城市化”發展模式—國際商都模式,是破解城市擁堵、產業發展不均衡、鬼城”現象的利器。何謂城市,除了建城以外,就是要有市”;何謂市”,就是要有交易;如何才能有交易,就必須要有人和交易模式。我們設計的是集職教園區+呼叫中心產業園區(電子商務)+通信運營商+現代物流+倉儲式百貨+員工社區”的六位一體城市化”產業發展模式。如果一個城市沒有電子商務,就意味著會在新一輪競爭中被淘汰。服務外包對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產業模式、新的工作方式都將起到顛覆的作用。
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南昌模式聞名全國,江西需把握機會
汪志堅:服務外包區別于傳統服務業,它的定義明確提出是基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通過信息技術交流、溝通,甚至實現、完成。離開現代信息技術的服務業,不屬于服務外包。
服務外包是現代服務業的核心部分,是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歐美國家的服務業占GDP70%左右,而我國的服務業只占到45%左右。我國的經濟水平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體現在這個重要指標上。
業界通常認為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1.0時代主要是上世紀90年代之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興起;2.0時代是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之間,由于互聯網的誕生而蓬勃發展;3.0時代是2010年之后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出現而加快發展并產生跨界融合。目前服務外包產業的跨界融合,我們主要關注點是:服務外包如何與云物移大”等新技術結合;如何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產業融合;如何與傳統制造、金融、電信等垂直行業融合;服務外包產業自身如何運用新技術提供新服務,同時軟硬件如何融合等。
目前我省有885家服務外包企業,70%至80%都在南昌。在國家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中,南昌的產業規模、離岸業務都拼不過其他省份,但南昌人才濟濟,高校眾多,人才是我們一大特點。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南昌模式,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學。江浙地區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中級階段,江西雖然還處在初級階段,但還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前景廣闊,關鍵是要重視。
現場互動
外包終極目的是打造核心競爭力
劉愛軍:小米手機的生產是全外包出去了,設計基本也沒有自己做,只是把自己的想法放在網上,收集廣大網友的創意,然后再綜合一下,這個模式叫眾包,即大家都為你的產品提供創意。外包的邊界究竟在哪里?
吳朝陽:不可否認,小米手機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企業運營模式。小米之所以可以眾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對于手機產業而言,目前缺的可能不是生產和設計技術,短期內缺的可能正是一種很好的綜合。在此,比較優勢理論仍然適用。但是,我們還必須注意,外包的終極目的是要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眾包之后進行綜合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嗎?我想,小米手機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掌握了標準,從品牌設計、制造、營銷、應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標準,并很好地控制了各個過程和細節。
崗位和學位、產業與專業、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
潘勁松(江西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學生):目前對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為什么會出現高職、中專院校走在前面,而傳統本科院校反而處于劣勢的現象?
趙彤:人才優勢的核心就是成本優勢。南昌女職是國務院扶貧辦三大基地之首,可以在全國招收貧困學生免費就讀,我們通過國家補貼和企業資助這兩種模式做到了這點,現在我們創造了第三種模式,即引企入校。學生在學校讀書不僅免費,還能通過上班(上午學習,下午上班)拿到工資。我們主要是做了三個無縫對接,即崗位和學位、產業與專業、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我們創造的這個模式是完整人格培養與實業的結合”,從與實業的結合到與產業的結合,再到與城市化發展的結合,這是一種創新的模式,也是未來城市的發展模式。
服務外包需要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主持人: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人才。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南昌模式為何脫穎而出?
汪志堅:服務外包需要大量跨學科、復合型人才,服務外包人才尤其是做離岸外包的,既要懂信息技術、外語外貿,還要懂傳統產業,懂國際文化。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是個很大的課題,商務部2006年啟動 千百十”工程時,提出要用五年時間在全國培養150萬人服務外包人才,南昌每年1萬人。
2007年,先鋒和IBM合作,建立了先鋒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創造了被業界譽為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南昌模式”,內涵是:通過政府資助,跨國公司與高校、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用國際標準和真實的案例來培養人才。要真正解決我國服務外包人才的問題,主陣地在高校。高校一定要和企業緊密合作、聯合培養。企業提供市場需求、真實項目案例,高校要改變原有的一些專業設置和教學計劃,結合市場需要來培養人才。目前雙方有一些層面的嵌入式”教學和3+1”合作實訓,但還需要縱深發展。
南昌軟件企業在細分市場具有競爭力
李芳芳(江西日報記者):全國有21個服務外包城市,南昌是其中之一,與其他20個城市相比,南昌的優劣何在?
汪志堅: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深圳、廣州、武漢、哈爾濱、成都、南京、西安、濟南、杭州、合肥、南昌、長沙、大慶、蘇州、無錫、廈門。很多城市和南昌相比,在產業基礎、政策措施、人文環境、重視程度等方面都有優勢。但南昌在人才培養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先鋒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是中部六省唯一一家國家服務外包人才重點培訓結構,南昌還有一批在細分市場具有競爭力的軟件企業,如先鋒、思創、泰豪、博微、金格等。
近年來,我省對服務外包產業逐步重視,提出了1+10的發展思路,即1個服務外包城市加10個江西省服務外包產業園,形成整體的發展趨勢。雖然我們還有差距,但大多數示范城市也沒跑太遠,機會還是很大,3.0時代跨界融合的出現,使一些原有的優勢可能瞬間打破,一切都有可能改變。
在岸外包機會更多潛力更大
劉建(江西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系主任、博士):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有很大作用,政府可以從哪些方面助力?
吳朝陽:《江西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2012—2015》是我們做的。在調研時我們發現,很多企業包括管理部門對外包產業認識不深刻,部分人認為這是一個低端產業,殊不知服務外包包含諸多層次;很多人認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必須要有堅實的工業基礎,但印度、菲律賓服務外包產業的大發展說明這是一種誤解;相關部門、企業參加國內外服務外包會議的積極性不高,怕有限的人才被別人挖走,但不走出去又如何發展?有的強調離岸外包,但在岸外包其實機會更多、潛力更大。服務外包屬綠色無煙產業,與我省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理應加快發展。
電子商務將成為我省服務外包突破口
主持人:全國21個服務外包城市出現了很嚴重的同質化競爭,江西的服務外包業應該如何準確定位?
胡成群:各個城市要有自己不同的定位和發展特色,不要搞同質化競爭,否則起不到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作用。國家層面也在思考、推動各個城市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大連對日外包、軟件外包是特色,杭州做金融服務是特色。我們如何定位?不能簡單地拍腦袋,要依據自身情況和特色。南昌高新區有段時間在促進呼叫服務的發展,最近江西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如華南城、南昌臨空經濟區等。我認為,ITO業務目前南昌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但從全省的情況來看,發展電子商務也許是我們的突破口。
嘉賓寄語:
胡成群: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與產業技術升級這一核心, 充分發揮服務外包的專業分包與有益補充作用,共同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演進。
吳朝陽:有界無界,系于理念;劃界搶界,重在規制;跨界融合,貴乎創新。
趙彤:人類是隨著交通工具、通訊工具、交易模式”改變而改變的。
汪志堅:服務外包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核心部分,江西大有可為,關鍵在自己要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