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東港區三次產業比為4.6∶40.5∶54.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1.66億元,增長9.5%。
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0%,全區產業結構已經步入由服務業占主導的輕軌道”。
在當前的經濟形態下,服務業的發展程度代表著城市的現代化和競爭力。服務業,如何成為經濟轉型的強力引擎?
作為駐地區,東港區近年來充分利用臨港”臨海”臨空”優勢,重點在東部板塊沿海、沿港、沿路布局服務業鏈條。
一個商業中心、一個服務外包基地、兩個商務區”——在東港區服務業新格局中,老城區傳統商業中心正在加速升級,高新區服務外包基地不斷擴容,中心商務區和臨港商務區城市經濟迅速成長。
東部板塊,是東港現代服務業的創新區。
你知道一座樓宇能提供多少稅收嗎?”談及總部經濟,東港區商務局局長董德玉很是興奮:興業大廈7013萬元,藍天國貿1400萬元,中盛商務港4117萬元!這僅僅是統計了樓宇內企業在東港區繳的稅。”
今年以來,東部板塊共發展重點服務業樓宇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234.47億元。商務樓宇、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新型服務業態在東部板塊遍地開花。
在中心商務區,新市區金融服務中心”逐漸形成。中心以日照金融大廈為龍頭,以日照銀行、交通銀行、中信證券等26家金融機構為支撐,以煙臺路和泰安路為軸線,集聚銀行證券、電子商務等金融產業集群。
臨港商務區以中盛商務港、日照國際商貿中心、海納大廈為中心,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正在建設中的日照國貿中心已簽約入駐海運、船貨代理等各類企業 156家,預計年可實現貿易額600億元,利稅3000萬元。
尤其引人矚目的,是電子商務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全市4000多家電子商務企業,80%在東港。一年前,窩窩商城從北京上地的高科技產業園遷入東港,成為全省首家知名電子商務品牌,星河信息產業園破土動工,已注冊電子商務企業9家,上半年實現稅收1.7億元。
日照高新區,則集聚了一大批服務外包項目。
以省級國際服務外包基地為載體,東港區發展和吸引服務外包企業37家,世界500強甲骨文實訓基地、在天軟件、領信科技、甲殼蟲動漫等一批規模較大的服務外包項目紛紛落戶。2013年,全區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6600萬美元,離岸外包執行額5000萬美元。
8月初,領信科技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滬鴿齒科、七星零部件、東匯小額貸款等3家公司已分別與證券公司簽訂上市合作協議;新貴科技、貝爾機械等5家企業列入后備行列。
以老城區商貿中心為代表,傳統服務業也加快了提檔升級的步伐。舉個簡單的例子,大潤發開業時要求打印帶稅小票,我們還覺得很稀罕。如今,全市商場已普遍 使用帶稅小票。”董德玉認為,大潤發超市、銀座商城、凱德廣場、利群購物中心、蘇寧廣場等一批國際化大型超市入駐,帶來了經營、管理上的一些新理念,全區 商貿流通業逐漸由本土化走向國際化。
即將迎來蝶變的,是城西商貿圈。隨著東關北路商業街、蘇寧廣場建設推進和百貨大樓區域商業設施提升工程的實施,以及金陽農貿市場搬遷和嘉泰茶博城落地,城西商貿圈正在走向商貿物流業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
在各社區,迪升、四季新農、農夫田歌等生鮮超市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給群眾帶來了極大便利。凌云工貿、億家樂早餐、愛麥超市、興業友誼農超、春和農業科技等 流通業主體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向便民化、利民化轉變。去年全區服務業對地方稅收的貢獻率是83.6%,今年我們要爭取突破90%。”東港區委書記鄭加貴 表示。
目標面前,東港區清晰地看到了服務業結構層次不合理、自主創業氛圍不夠濃厚等問題。雖然全區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0%,但在服務業內仍然存在結構偏重現象,傳統服務業占比65.2%,而現代服務業只有34.8%。一系列舉措、政策付諸實施:
由最初的15分增加到100分,區委、區政府把服務業增加值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一下子提高了6倍;今年專門安排400萬的引導資金,重點扶持金融、信息、物流、研發和商務服務等領域貢獻大、帶動性強、科技含量高的現代服務業項目……
作為山東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21個試點區縣之一,加速傳統服務業升級,提高現代服務業占比,打造轉型強力引擎,東港區在提高發展質效的路上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