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至6月寧波全市安全生產形勢報告顯示,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162起,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78起。其中,工礦商貿企業發生死亡事故26起,同比上升23.8%。
分析顯示,26起工礦商貿亡人事故中,因安全設施缺少或缺陷、生產場所環境惡劣、教育培訓不到位、設備故障等占事故總數的61.5%。其中,不少是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規模小、底子薄、數量大,存在較多安全隱患,自身整改力量又很薄弱,一直是安全生產監管領域的一道難題。
今年3月,寧海縣出臺了《小微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服務外包工作指導意見》,引入中介機構,推行隱患排查外包機制,走出了一條小微企業安全監管的寧海道路。成效如何?記者為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量多底子薄
小微企業監管難
小微企業隱患排查外包,是被逼出來的。
寧海的民營企業在經濟總量中占了較大比重。據統計,該縣3萬多家生產經營單位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不足1000家。要監管好2萬多家小微企業,不管是縣安監局還是各個鄉鎮、街道,都感到力不從心。
轉機出現在2013年。當年寧海正如火如荼進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評審驗收前,中介機構需要為企業提供咨詢、輔導等服務。等到企業強身健體”后,才能進行標準化評審驗收。中介機構在其間發揮的巨大作用,給寧海安監局創新監管體制、破解小微企業安全監管難題提供了思路。
在多次協商醞釀后,寧海安監局決定在加強對安全咨詢服務機構監管基礎上,引導其進入市場,發揮其在隱患排查治理、事故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作用。經過摸索和實踐,寧海縣出臺了《小微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服務外包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了服務外包的涵義及義務權責,提出安全咨詢服務機構與小微企業按自愿平等、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委托合同,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確定雙方權利。
專業又認真
安全管家”挑大梁
寧波商匯安全生產技術咨詢有限公司是目前承擔寧海小微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服務外包的主要企業之一,公司有安全生產專業人員22人,既有專家、退休安監員,也有高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專業人員做安全生產工作,比企業兼職安全員做得好。”商匯負責人童躍的說法得到了企業的認可。
寧波君品電器有限公司位于岔路鎮湖頭村,主要生產音箱、擴音機等設備。去年,公司實行了安全托管。安全咨詢服務機構每周派兩人到廠里進行檢查,指出存在的隱患,并第一時間督促企業整改。公司負責人葛嘉志說,一年的花費也就幾千元,算下來比雇一個安全員還劃算,何樂而不為?”
岔路鎮安監中心主任王小才認為,實行隱患排查外包后,隱患整改力度加大了很多,也減輕了工作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中介機構已為寧海近2000家企業完成了首次全面的隱患排查,其中,1000多家小微企業與中介機構直接簽訂隱患排查服務外包合同并開始正常運轉。同時,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安全標準化創建咨詢輔導、安全托管等服務,被企業親切地稱呼為安全管家”。
新問題也有
實踐還需再探索
目前,寧海縣參與安全咨詢服務的機構有4家,服務力量仍然單薄。中介機構的成本核算也是個問題,據悉,當今每年每家企業隱患排查外包的總費用在1200元到1800元之間,不能滿足外包公司的正常運轉。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規定每個月至少深入企業檢查一次,每次兩人一組,一天最多檢查4家企業,檢查完后還要整理資料歸檔、進行網上填報,每個季度還要出總結報告,每個月100多元哪里夠?
為解決上述問題,寧海正從安全咨詢機構培育發展、政策引導扶持、強化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等方面展開工作,以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隱患排查服務外包機制。
眼下,寧海已出臺了隱患排查服務外包考核細則和激勵政策,政府部門對第三方安全咨詢機構的安全服務進行暗訪抽查、績效考核,對綜合評定考評優秀的第三方安全咨詢機構,縣財政按照每一家小微企業每年21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鼓勵鄉鎮(街道)適當給予配套補貼,提升第三方安全咨詢機構參與安全服務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