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長江之畔,老山腳下,南京軟件園立足自主創新,突出優勢產業”從這里起步。
15年后,這里由一片荒地演變成一座現代化產業園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IT精英。作為市政府批準成立,全市發展軟件產業一谷兩園”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軟件園先后獲得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級軟件出口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區”、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等稱號。2013年,以園區為核心,南京高新區為申報主體,南京軟件園獲批國家科技與文化融合示范基地”稱號。
成立于1999年的南京軟件園,總規劃面積19.7平方公里,由建成區和新區組成。其中建成區位于南京高新區核心區,面積6平方公里;新區位于南京江北濱江區域,緊鄰緯七路隧道和青奧公園,規劃面積13.7平方公里。2013年,園區實現軟件業務收入432億元,同比增23.4%,累計完成軟件產業建筑面積220.2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近7萬人。園區堅持以孵化為基礎,為各類科技型人才及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孵化平臺,堅持雙自”品牌發展戰略,培育了一大批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領軍企業。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軟件園之一,南京軟件園已成為眾多軟件類企業成長、發展、騰飛的沃土。
新興產業集群決勝
經過15年的努力,南京軟件園目前集聚了國電南瑞、國電南自、擎天科技、焦點科技、源訊、薩蒂揚等500余家國內外知名軟件企業,其中雙軟”認定企業162家,中國軟件業務收入百強企業5家,國家動漫企業4家,承擔國家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專項(核高基)3家,院士工作站5家, 2013—2014年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4家,超億元企業50多家,上市企業7家。
長期以來,南京軟件園以龍頭企業引進、骨干企業培育為助力,整合資源,重點突破,高標準推進園區建設,形成了以智能電網產業、以北斗為核心的通信導航產業、互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產業等為特色的產業形態,軟件產業已具規模,帶動并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園區在重點發展聯創、欣網視訊等通訊行業企業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培育北斗產業,目前已成為國家重點布局北斗產業基地。產業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包括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寰衛星導航、北斗時代、瑞馳博通等一批企業入駐園區。國家衛星導航應用(江蘇)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快,區域(江蘇)位置網”、江蘇北斗基地增強系統”以及江蘇北斗衛星導航產品檢測認證中心”三大平臺的建設也在日益完善,服務企業數已經超過70家。
智能電網產業作為園區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中的中堅力量,集聚了國電南瑞、國電南自等一批龍頭企業。產業覆蓋電網自動化、電廠自動化、水利水電自動化、軌道交通自動化及新能源開發等領域。
瞄準行業熱點,整合發展移動互聯網服務以及融合實體經濟,全力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是園區發展的方向之一。目前著力關注基于移動互聯的電子商務、物流等新興業態的發展,加快潤恒物流的農產品批發交易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寶供物流集團的電子商務物流存儲分揀區和區域總部的建設等。
園區立足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在現有動漫游戲產業基礎上,帶動數字出版、會展、文化人才培訓等文化產業的發展業態。過去8年,累計完成動畫動漫原創作品約24000分鐘。
高端創新平臺日益國際化、市場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抓住核心前沿技術,才能走在產業的前列。15年來,南京軟件園始終把載體建設和創新平臺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
載體建設初具規模。2013年,源訊(中國)創新中心、美國美庫爾公司、握奇數據等優質項目相繼落戶園區,北斗二期、東大集成研發大廈、長峰電子研發中心、愛信諾、亞派智能產業基地、藍寶石廣場等一批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同時,園區加大產業空間深度挖掘,實現園區產業、生活、服務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在鞏固提升建成區孵化創新的優勢,逐步完善配套功能,改善環境面貌,提升管理水平,重點推進園區特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大力發展軟件培訓產業的同時,軟件園高標準規劃建設新區,現已經完成規劃面積11.3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城市設計和控詳修編工作,啟動區2.4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全面完成。
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日益完善。園區依托北斗研究院大力建設三大平臺,其中北斗位置網目前已初步建立省級區域位置網運營體系并形成支撐全省各行業北斗應用示范項目的北斗位置云中心;國家北斗產品檢測認證分中心,已完成1300平方米場地裝修、辦公設施入場并完成驗收,下階段將以資質獲取、實驗室能力建設、測試任務的開展為主線展開工作。由江蘇北斗產業研究院聯合省測繪局、東南大學建設的江蘇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平臺兼容BDS、GPS、GLONASS等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是一個具有高時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蓋率的GNSS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將為江蘇北斗位置服務平臺的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提供保障。
此外,園區2013年1月與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共建南京軟件園科技創新服務基地,聯合省創業中心、省情報所等機構優勢,整合園區的各項科技服務資源,面向全區企業提供跨國技術轉移、產學研合作、科技創新顧問、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服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科技項目申報、科技查新咨詢、技術產權交易、科技金融服務、無形資產評估等全方位的科技創新服務。簽約上海金浦、北京建元天華等投資機構,結合農行、江蘇銀行等科技銀行,形成招商引資、互推項目”的雙向聯動機制。2月,園區作為首批國家級載體加入江蘇省天使投資聯盟,借助聯盟資源開展項目推介和投融資對接等活動,引導更多的創投資本向初創期科技型小微企業聚焦。
2014年1月,園區與江蘇省科技人才培訓中心共建南京軟件人才教育培訓基地,聯合區內外各軟件教育培訓機構,通過公開課培訓、定制培訓、整合顧問服務等方式,逐步完善軟件人才培育機制。
政策優勢引爆產業發展
最好的政策、最優的環境,才能集聚人才、用好人才、培育人才”,以人才的優勢贏得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人才引進政策彰顯成效。南京軟件園目前集聚321”軟件類人才39名,其中千人計劃”人才9名。
一是積極貫徹落實市321人才計劃”,實施高新區三創百人”計劃。在深化與南京工業大學合作的同時,擴大與南京其他高校合作范圍,加大投入,著力引進軟件高端創業人才。2013年,321”人才申報數98名。通過放大企業引人才、人才引人才、人才引項目”的鏈式效應,充實軟件高端人才隊伍,打造軟件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二是加強人才培訓力度,出臺激勵軟件人才培訓的新政策,每年安排2000萬扶持資金專項資助和獎勵區內從事軟件培訓的機構,到十二五”末,進入軟件培訓第一方陣,成為全省軟件人才重點培訓基地。
完善投融資保障機制。依托高新區科技創業種子(天使)基金及軟件產業專項投資基金等,吸引金融機構共建高新區軟件產業發展基金,扶持園區軟件研發、服務外包等高科技企業做大做強。健全完善企業主體投入的激勵機制,依托園區設立的科技小額貸款公司、中小企業融資專項基金等融資平臺,提供針對園區中小軟件企業的融資服務。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創業板、中小板、主板及境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扶持軟件企業發展的系列政策,重點鼓勵園區企業創新創業。十二五”期間,設立每年不低于5000萬元的軟件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支持軟件園內企業孵化,人才引進、培訓和服務,基礎軟件研發和公共平臺建設等。
高標準實施園區規劃
軟件園建成區占地6平方公里,2013年由全球排名第七的締博建筑師事務所作為軟件園建成區城市規劃工作的設計單位,并于2013年底前完成城市規劃設計。方案借助地鐵三號線、十號線對高新區的交通拉動作用,在建筑單體之間形成立體空間聯系,組織無縫交通網絡。著力打造兩軸一帶,一心一島三節點”,即江北大道的形象軸和緯八路的活力軸,通過麗景路的聯絡帶和原高爾夫球場改造后的綠色核心區內的文化休閑設施,作為交流聯絡平臺,結合緯八路與高新路商業生活節點,緯八路與星火路科研創新節點,浦泗路與高新路產業服務節點,形成覆蓋整個園區的服務網絡。位于緯八路以西的朱家山河一帶特色生態綠島,將提升為吸引大型企業總部的生態科技島。
軟件園新區占地面積13.7平方公里,園區聯合江北新城指揮部,委托深圳蕾奧設計院完成了軟件園—特區板塊的城市設計和戰略規劃,自2012年6月正式動工建設以來,目前一期與二期地塊路網框架已經形成,60萬平方米科技載體正在建設中,其中自主開發建設的南京軟件園孵鷹大廈已經封頂。預計到2015年底,園區將有10幢樓建成投入使用,10幢樓主體封頂,10幢樓出正負零,一期所有樓房將在2017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承接軟件類相關產業的發展。
南京軟件園將緊緊圍繞中國軟件名城特色北翼”、崛起高地”、標志示范”的功能定位,團結拼搏,攜手共進,扎扎實實推進園區各項建設,為軟件產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