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產業升級的大幕拉開,各類園區如雨后春筍般,遍地而生。
但幸福”的園區總是類似的,不幸”的園區總是各有不同。在記者了解的諸多經營欠佳的產業園區中,不乏聽到些許經營者對區內現有體制的抱怨——園區建成易、經營難;企業入駐易,穩住難;管理調控易、但見效難。
記者在對多個園區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在項目建設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會滲透政府的影子。那么,擺在企業面前的現實成為:一方是在現有模式體制下的政府背景,另一方是市場化運作中的必然之路。更為棘手的是,這種雙方的博弈”在人們看來似乎早已展開。
怎樣才能找到迎合園區發展的雙邊”契合點、這道考題的最佳答案又是什么?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探訪了天津泰達服務外包園。
兩者接力型的建園模式
采訪當天,記者從市區乘輕軌來到位于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泰達服務外包園,掐算一下時間,全程需要50分鐘且下車后周邊有公交線路可供換乘,雖然可供選擇的線路不多,但交通配套尚為健全。
有些大型的企業會為員工配備班車,遇到沒有班車的也會在上下班時間上做出一定的調整。”區內的一名物業管理人員說。
在公交站遇到部分區內企業員工,在交談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項目周邊有不少的中小飯店,因為價格實惠,所以平日經常光顧。園區周邊不乏大型住宅區與配套的員工公寓,不少員工也把安家首選定位在這。
記者了解到:泰達服務外包園自2007年奠基以來,已經運營了了7年的時間,該項目是由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技術開發區共同建設。到2010年,已有騰訊、渣打銀行、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等26家知名企業入駐,園區出租率達到70%。
園區在建立之初,主要將涉及金融類、操作類的服務外包企業作為招商對象。近年來,伴隨著產業升級,許多新興科技型的企業也紛紛加入園區,這使得區內行業不在單一化。”區內的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在2010年12月,伴隨著泰達服務外包園的運營成熟,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以BOT(建設-經營-轉讓模式)與天津政府合作開發、建設、運營的園區服務正式完成,這也意味著官助民辦”的園區開發管理新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儼然成型。
產業地產資深人士說到:這種類型的發展模式,雖政府背景在背后起到主導作用,但運營方還是很好的將政策優勢與市場資本進行了融合。與純市場化的投資機構相比,這種市場資本最大化利用的杠桿模式也改變了國有資本固化、死板的傳統印象。”
融資十道菜” 政府市場齊掌勺
泰達服務外包園招商部負責人高用輝向記者介紹:園區整體建設面積達到89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完工。現階段主推的8號樓項目也已經達到了90%的企業入住率。”
記者現場的走訪發現:泰達服務外包園中即有騰訊網、獵聘網、濱海新區云計算產業基地等這樣的大型企業落戶,但也不乏尚在成長期的中小類初創型企業。對于這些小微型的園區細胞,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為此,記者特意采訪了天津泰達科技發展集團投融資部的部長周虹,周虹介紹:針對不同階段的企業,園區為他們提供了創業免費十道午餐,其中包含財務代理記賬、融資擔保、產學研市場對接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全流程鏈條。”
但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是:園區并不是企業的避難所”,終有一天企業要發展、要獨立。這群長期在政府協助、園區政策扶植下成長起來的溫室花朵”又能否經受的住外界市場狂風暴雨般的洗禮。
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在企業處于初創時期,我們借助政府與園區的各項資源會推薦企業申請各項孵化資金及各項政策性專項資金。助力小微企業無抵押、降低企業門檻,增加企業信用。”周虹講到。
伴隨企業成熟,園區雖然還會出臺風險投資政策,但會將主角讓位市場,引導專業市場基金,進一步擴寬企業融資渠道。”
華勝天成就是泰達服務外包園入駐企業中的一個典型企業,這個企業經歷了初創、成長、壯大等不同階段后,現在不僅是園區的合作伙伴,還能為園區入駐企業提供云服務”。華天天成總經理周培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在政府前期主導的公共服務平臺上,企業與園區、市場通過相互服務、資源互補的運營模式,各取所需。就這一點而言,此鏈條對各地高新園區與高科技企業的合作中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拿捏度 巧融合 成為博弈新終解
泰達服務外包園中的企業大多數都是科技型企業,個人認為園區更多的職能是協調企業與政府的對接,利用園區市場化的資源,盡可能的降低行政成本與協調成本。”泰達科技發展集團園區管理部部長潘朝光說。
針對區內企業準入門檻的量化問題,園區部門會設置詳細的企業經營信息匯總。一方借助銀行、風投公司等市場資源進行匯總。另外泰達集團從政府口徑同樣可以得到一手的產業動態、行業資料。”周虹說,而園區作為中轉站,針對入駐企業的信息反饋同樣重要。舉個例子,區內組織文體活動,哪個企業沒有參加,什么原因沒有參加。這些看似瑣碎的片段都會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記者在走訪部分產業園區的過程中也發現:在區內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管理者開始轉變經營思路,尋求政府與市場的契合點。
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化導向、市場化運作將成為今后產業園新趨勢。如何建立市場與政府之間的三八線”,既不越位,也不缺位。這將成為每一名園區經營者必須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