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如火如荼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商家開始涌現,他們在訂單規模、常備SKU規模以及供應商數量等方面與小商家有著天壤之別,而伴隨著他們的成長,電商倉配外包服務也逐漸成熟起來。如何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合適的倉配服務伙伴,非常考驗商家的智慧。
目前市場上各類倉配服務提供商多種多樣。專注于電商行業的倉配服務提供商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是從傳統物流行業轉型做電商倉配服務的,代表如中外運、中遠、嘉里大通。這類服務商背后資金實力雄厚,有很強的專業背景。但傳統倉配企業專注的是B2B領域,而在B2C領域還需要精耕細作,尤其要加深對電商的理解。
二是一些電商意味比較濃的倉配服務商,代表如百世、網倉、標桿、發網、五洲、貝寧等。這類服務商對電商理解非常深刻,倉內作業一開始就專注于B2C領域,但多數還沒形成全國的分倉體系,無法為商家提供全面系統的倉配服務。
三是由通達”等快遞體系轉型而來的倉配服務提供商。這類服務商前幾年從快遞轉型做倉配服務,從聚劃算活動類業務入手,積累了一部分電商倉配操作經驗,現在逐步朝專業化倉庫發展,代表如圓通新龍、天天、中通、申通,在北上廣等城市依靠分撥中心提供的倉配服務。這類服務商在專業性上不如前兩者,但其成本優勢明顯,非常適合快進快出的活動類業務,能解決商家在大促活動場景下自身物流彈性不足的問題。
選擇外包倉配的成本、效率考量
作為從事電子商務的商家,他們的倉配服務是否該選擇外包呢?在什么情況下該選擇外包?
一般來講,商家選擇倉配服務外包多數是基于成本、效率的考量。比如雙11的時候,商家自己的常備服務能力不足以滿足短時間內的發貨要求,會選擇臨時把倉配服務外包給第三方。又或者某個商家發展壯大時,發現自建倉儲越來越重,占用了大量的人工和成本,而外包出去則相對省心,自己可輕裝上陣,做好前端的營銷工作,獲取更多的訂單。
因為訂單波動幅度和倉配管理難度與成本有極大的關系。從這個角度來看,訂單波動幅度和成本是倉配是否外包的核心考量指標。
一般來說,當訂單波動幅度較低,即訂單量穩定時,商家應當選擇自建倉配服務。那些淘寶的小賣家多數是這種選擇,他們日訂單量在幾百單上下,SKU規模不大,自己能對訂單、商品、庫存進行比較好的管控。淘寶上絕大多數自己備貨的小商家都在這個行列。
當訂單波動幅度較高時,商家可能需要花比較大的成本和人力來應對物流波峰。比如雙11時,海量訂單產生,自建物流的商家要雇傭臨時工,場地、人員、設施設備、快遞資源等都要做應急準備,否則很可能會發生發不出貨、發錯貨或者發出貨后被堵在快遞環節等問題。為了適應這種彈性變化,商家可以選擇部分外包(即把某些熱銷SKU外包給第三方倉配服務提供商)或者臨時外包。臨時外包多見于聚劃算或者雙11等大促場景下,商家把要上活動的商品臨時存入外包倉,由外包倉庫提供活動期間的倉配服務。活動結束后即退倉。
自建倉配的大商家,主要是那些店鋪規模與物流能力同步發展的大賣家,以及對倉配外包持審慎態度的大賣家。代表如韓都衣舍、麥包包、三只松鼠等等。這類商家自身規模龐大,對物流服務的要求很高。其在物流方面的投入也非一般商家可比,這種投入使得商家的物流能力能夠很好地滿足其店鋪規模的擴張。另外,有些商家非??粗刈陨淼呢洐嗪蛿祿欢ㄒ芽卦谧约菏掷锊庞X得安心”。這兩類商家都會選擇大投入自建倉配。
而部分外包則適合品類SKU比較少且比較穩定(不會頻繁上新品),商品銷量比較穩定,補貨周期比較穩定的商家。這些商家可以通過分倉獲得較高的訂單時效和較低的配送成本。商家可以按照渠道、SKU等維度把部分商品外包給分倉倉庫。這樣商家自有倉庫和外包分倉形成一套分倉體系,共同為商家的店鋪提供物流服務。代表類目如小家電、美妝、洗護、家居、奶粉等等。
自建倉配的商家有可能逐步過渡到部分外包、全部外包或者臨時外包。衡量是否選擇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的標準主要是倉配建設難度和成本。各類目情況不同,商家的投入力度也不盡相同。
這里提個象征性的數字概念:雙2000。即2000個常備SKU或者日均2000單。前者代表倉內操作難度,SKU越多,倉內操作難度越大。后者代表倉內投入成本,訂單量越大,成本投入越大。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這兩個指標,如庫存周轉率、SKU特性(存儲條件、占地面積等)、各地用工成本、倉租成本等等,這里不一一贅述。
衡量是否選擇臨時外包的標準主要是單量彈性,當瞬間單量超出日常單量5倍以上且超過2000單時,倉庫可以選擇臨時外包給快遞倉,以解決自己彈性不足的問題。當然,上述數字只是一個參考,商家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而只有當訂單波動幅度大,且倉配管理難度與成本大幅上升時,商家才需要選擇一個專業的外包倉庫,獲得全鏈路的物流服務。
上述外包場景對應的業務場景如下:
活動類入倉業務可以解決商家爆發性的發貨能力要求與日常運作能力不匹配的問題。三通一達”從兩年前就開始涉足此類業務,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成都等賣家集中地建立了針對聚劃算等活動類業務的倉配服務。這類服務的特點是SKU少,快進快出。
從活動類業務入手轉為日常零售類業務則有助于建立商家和倉庫之間的信任關系。在活動類入倉場景中,商家通過相對簡單的活動類場景和倉庫建立了信任關系,通過嘗試,有可能會選擇全部入倉或者部分入倉,和倉庫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其中的代表如百世,通過雙11為茵曼提供物流服務,最終成為茵曼的倉配服務提供商。
而那些規模與物流能力同步發展的自建物流的大商家,在自建物流的成本和管理難度達到一定的極限后,在選擇更好的物流解決方案或者提升自身物流能力的同時,有可能選擇全部或者部分外包。對那些SKU多、頻繁上新的服飾類目商家尤其如此。
選擇倉配外包服務要注意什么
總結商家在選擇倉配外包服務時的要點,需要從成本、倉庫服務能力、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綜合考量。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成本:不能單看快遞的成本,還要結合自身的產品特性,如庫存周轉率、產品存儲要求等來看綜合的物流成本。
倉庫服務能力與質量:很多倉庫的承諾以及之前的成功案例未必適合自己,商家在和倉庫建立合作關系之前,必須請倉庫做全面的調研和分析,提供詳盡的解決方案。
客服響應速度:不同于自建物流,選擇倉配外包后,商家和倉庫的日常溝通由內部溝通變為外部溝通。如果倉庫的客服響應不及時,會給商家的售后帶來極大的影響。
倉庫信息化水平:專業的倉庫才能提供專業的服務,專業化的倉庫往往需要一套高水平的WMS系統來支撐起日常運作。此外,商家自己的ERP系統和倉庫的WMS系統如何交互也非常重要,否則即便倉庫的服務和系統再專業,也會因為兩套系統之間的交互問題而影響數據的及時性、有效性,從而大大影響倉配外包的效果。
倉庫的改進動力和能力:物流是一項瑣碎的工作,發現問題很正常,積極解決就好了。但這還不夠,外包倉庫需要有主動改進問題的動力和能力。不但要改進倉內出現的各類問題,還要改善和商家聯動時出現的各類問題。
總體來說,選擇倉配外包,對于商家來說是一項慎重的決定,好的倉配外包能給商家帶來整體供應鏈鏈路效率的提升,不但能提高商家的物流能力,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減少物流異常,提升客戶滿意度,還能幫助商家做好供應商管控,做好供應鏈各環節數據分析,提高庫存周轉率等等。
筆者相信,未來的倉配服務外包一定是趨勢,希望提供第三方倉配服務的物流商們能抓住這個時機,為商家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捷的物流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