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網訊 11月19日 記者從市人大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南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以及工信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今年9月至10月,南昌市人大采取座談與匯報、實地察看與書面征求意見相結合的方式,對我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記者了解到,2014年1—9月南昌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務收入達77.6億元,年產各類智能卡超過1億張。
現狀
2014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6億元 年產各類智能卡超過1億張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工信委、科技局、外經貿委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南昌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行業主管部門,制定出臺了《南昌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2014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6億元,實現利稅9.2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5%和18%,稅收增速在我市服務業中排名靠前。
據悉,進年來,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昌大瑞豐產業園,以軟件研發、電子商務服務為主的浙大科技園等一批高品質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相關園區,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互動整合的產業格局,園區普遍具有占用資源少、經濟效益高、產業集中度高的特點。江西金廬軟件園被科技部評為全國示范軟件園區,高新區被批準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區”。目前,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要集中在高新區和紅谷灘新區,覆蓋軟件研發、技術服務、電信增值服務、動漫游戲、互聯網業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各領域信息化應用以及信息網絡安全等眾多領域,僅南昌高新區就聚集了江西省85%以上的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為促進我市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為全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目前,我市共有服務外包企業850家,從業人員5萬人,服務外包合同和離岸業務合同的簽約額與執行額屢創新高。在航運、電力、信息安全、商業智能等領域的細分環節,形成了以思創數碼、泰豪軟件、博微軟件、金格科技和用友云達等一批特色突出并占據一定市場優勢的企業。以IBM-先鋒服務外包人才基地、江西微軟技術中心為代表的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每年培訓的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萬人次,畢業學員被IBM、微軟、英華達、用友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錄用工作。
在物聯網領域,我市在交通、環保、電力、物流、身份識別、手機支付、企業管理、醫療護理等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基礎和較強的應用需求,部分行業已經開始小規模試點應用。江西捷德智能卡公司作為物聯網產業的上游感知層企業,為電信、電子支付、醫療保健、身份認證、交通運輸等多個物聯網應用領域提供智能卡芯片,年產各類智能卡超過1億張。
困難
缺乏在國內外知名的、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人才流失嚴重
目前,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近年來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在全國省會城市的總體排名仍然比較靠后,整個行業的發展仍處于較低水平,大部分軟件企業小且分散,缺乏在國內外知名的、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雖然我市掛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字號的企業超過400家,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做硬件設備銷售和簡單的系統集成業務,真正具備技術研發實力和市場推廣能力的企業比較少。同時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大多數軟件企業只有十幾個員工。由于企業數量太少、規模太小、實力較弱,無法形成區域內人才、市場、技術等方面的良性循環,導致人才留不住、市場打不開、技術上不去的尷尬局面。
此外,人才流失嚴重,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相對不足。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最需要的是兼具語言、技術、管理優勢的高端復合型人才,而此類人才往往是一才難求”。 企業自身培養的技術骨干,外流情況時有發生,南昌成為北上廣深等地事實上的人才實訓基地”現象并未明顯好轉。我市企業人才培訓機構培訓出來的合格人才卻大部分流失至外地就業,更凸顯出人才短缺的矛盾。人才的缺失,也導致本地企業對全國細分市場的開拓能力不足,不能形成行業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結構中高端產業產值占比較低,價值鏈上游的咨詢、設計、研發類企業數量非常少,軟件開發和服務外包占總收入結構不足30%,產業總體處于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價值鏈微笑曲線的谷底”。
建議
提供政策扶持 設立政府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進過研討,提出建議以優惠政策重點吸引一批世界500強企業來昌投資,招商引智,形成示范和品牌效應。同時,要注重本土骨干軟件企業的培育,集中資金、政策等多方面資源,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形成行業龍頭效應。對于政府投資的項目,優先支持南昌本土企業承接,對南昌本土企業暫不具備完全承接能力的,要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鼓勵并允許本土企業抱團參與,以帶動和支持本土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同時,設立政府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產業引導基金,支持軟件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促進企業壯大發展。綜合利用多種資金來源,充分挖掘部省相關產業和科技發展資金,助力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投入,加大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自主創新、擴大規模的信貸支持,滿足骨干企業融資需求。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質押、商標質押、軟件合同質押等貸款與擔保新的有效模式與途徑,構建多元的投融資服務平臺。(記者 劉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