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訊】12月24日消息,印度位于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幾年,印度在汽車、電子產品制造、航空航天等新興工業領域發展迅速。印度汽車零配件、醫藥、鋼鐵、化工等產業水平較高,競爭力較強。金融危機以來,盡管印度經濟增速出現持續放緩,但中印產業仍然有著較好的合作基礎。
首先,中印雙邊經貿及投資保持平穩。中印兩國雙邊貿易近年來快速增長,2005年中印兩國啟動中印區域貿易安排聯合可行性研究,并于2008年前完成,兩國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據印度商業信息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3年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貿易額為659.5億美元,小幅下降4.1%,總體來看與2012年的664.72億美元相比變化不大。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145.6億美元,占印度出口總額的4.7%;印度自中國進口513.9億美元,下降1.9%,占其進口總額的11.0%。
其次,印度各產業快速發展。印度經濟雖然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巨額財政赤字影響,出現宏觀經濟指標的全面下滑,但增長率仍達到5%。印度的重點產業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紡織行業中,2012年針織服裝在印度國內服裝市場占有率為50%,由于全球針織品貿易表現普遍好于無紡布,針織服裝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鋼鐵行業中,隨著印度新政府基礎設施支出政策的出臺與實施,印度國內對于鋼鐵的需求預期會大幅增加。鋼材消費的增加將會進一步帶動印度鋼鐵企業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此外,印度新興產業發展勢頭有增有減。軟件服務業作為印度的優勢產業繼續保持增長。據Nasscom的數據,2013財年印度全球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市場規模占全球軟件服務外包支出的比例超過10%。光伏行業中,2013年7月印度光伏裝機量為79.6兆瓦,高于前三個月的總裝機量。在信息技術產業,在2012至2013年度印度電信業的FDI同比驟減81.64%,降至165.4億印度盧比。
第三,印度國內投資潛力巨大。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國家擁有巨大的投資吸引力。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國,但從人口數量來看國內市場蘊含的潛力非常豐富。與此同時,印度與中國同屬于發展中國家,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由此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都會產生大量產品需求。但是自2012年以來,印度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外商投資水平也急劇下滑。為應對經濟減速,2013年8月,印度聯邦內閣批準一項提案,在此前批準包括電信和國防建設等12個部門外商投資規則之外,放寬了多品牌零售行業外商投資限制。2014年6月,印度新政府公布了最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將彌補此前在在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方面長期存在的投資不足以及建設滯后,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大對高速鐵路、智慧城市等項目的投資。
中印工業產業的重點合作機會
中印軟件業合作。印度軟件業在全球一直占據著較高的份額,中印兩國軟件產業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歷經十多年,2001年銷售收入達到了102億美元。中國軟件產業發展時期與印度相近,進過數十年的發展,兩國軟件業規模都已經實現突破,幾乎覆蓋了所有軟件專業領域。產業從業人員、企業數量、經營狀況與印度相當,2001年中國軟件銷售收入達到96億美元,印度軟件業水平普遍被認為高于國內。中印在軟件產業形成了良性競爭關系,二者應取長補短,利用彼此優勢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中印汽車行業合作。中印汽車行業合作機會潛力巨大。中印兩國同屬人口大國,地域也較為廣闊,有利于發展汽車產業,市場潛力大。2013年受經濟形勢不利影響印度的產能利用率從之前的大約85%下降至75%左右。中印兩國汽車產業發展都存在增長空間,而且印度增長空間相對更大,畢竟印度汽車人均保有量僅為中國的1/4。一旦印度國內需求回升,汽車產業產能利用率和利潤率都會增加。兩國未來在汽車產業應開展投資合作,建立中印汽車產業園區,共同促進汽車產業在兩國的發展。
中印紡織行業合作。印度紡織業發展時間較長,是該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印度是紡織大國,在紡織行業的多項數據上全球領先,其是全球第三大紗線生產國、全球第五大合成纖維生產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黃麻生產國、第二大生絲生產國,印度的傳統紡織品服裝的設計與生產在國內外深受歡迎。與此同時,中國在合成紡織材料如化纖等方面生產較為領先,起步時間早于印度,生產成本較低。兩國在紡織行業形成了優勢互補局面,有利于兩國開展產業合作,發揮各國比較優勢,形成產業內貿易,從紡織產業鏈內部出發研究合作模式。
中印產業合作園布局構想
2014年6月,印度副總統訪華期間中印兩國政府簽署了中印產業園區合作諒解備忘錄,推進中國企業在印度建設電力裝備和汽車制造工業園,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和產能轉移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中印兩國產業合作,進一步升級中印在工業領域的全面合作,中印應加緊打造產業合作園。
總體地域布局圖
中印產業園區以印度已有的五個比較重要的工業區域為中心,結合我國企業赴印投資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印度的五大工業中心包括: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這里是全國最早形成的工業區,麻紡織和機械是本區的兩大工業部門;以孟買-浦那為中心的工業區。勞動力比重與加爾各答區相當,產值較大。該區以棉紡織工業、機械、化工、煉油等產業為主;三是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工業區。規模相當于加爾各答的一半,以傳統工業為主;四是以馬德拉斯-班加羅爾為中心的工業區。它是發展最快的工業區,規模已接近于加爾各答區。區內集中了電力、飛機制造、造船、煉油等工業部門;五是以那格浦爾為中心的重工業區,其發展時期可追溯至50年代。
我國與印度開展工業合作的重點省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以及北京市。四川省地處我國的西南部,在地理距離上與印度接近,其中成都在2013年與班加羅爾結為友好城市,接下來在經貿、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潛力巨大。云南省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自古便成為與印度開展經貿、文化交流的必經之路,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近年來云南在中國同南亞國家開放戰略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成為了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有利于云南省與印度開展工業合作,共同打造產業園區。北京市自2006年便開始開展與印度的合作,2006年4月18日,北京市投資促進局與印度工商會聯合會簽訂了合作協議,正式建立商務合作機制。北京市的北汽福田、國家電網等行業重點企業在印度均有投資建設產業園區。
重點打造園區
一是輸變電高端裝備產業園。2014年6月28日,特變電工已經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巴羅達市,建設成立了輸變電高端裝備產業園特變電工能源(印度)有限公司交流1200千伏、直流正負1000千伏特高壓變壓器研制基地。國家電網也曾于2010年與印度沃丹特集團簽署了15億美元的電站承包協議。基于上述企業在印度已經開展的投資合作,繼續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巴羅達市,擴大并完善輸變電高端裝備產業園,將該產業園打造成以電力設備,輸變電高端裝備為主要產品的中印電力特色產業園區。
二是中印汽車產業園。經過一系列的研究考察,中國將斥資超過50億美元分別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建立工業園。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浦那工業園將主要以汽車制造為主。浦那園區將占地6平方公里,園區會被建成一個智慧城市”,配備銀行、酒店、學校、娛樂中心等設施,建成后將提供超過1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產值預計將達數十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