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乃成董鑫)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讓老人空巢不空心,擁有一個家外之家”。然而,由于物價不斷上漲,收取的費用遠遠不夠維持開支,同時缺乏專業護理人員,制約著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對此,虹橋社區將服務外包給企業,以解社區養老之困。
為了滿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社區成立了日間照料中心。可是,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加上承擔相應的物業費、水電費和取暖費等,收取的費用遠遠不夠維持開支,完全制約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發展。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去年4月,虹橋社區采取公辦民營”委托管理的辦法,將日間照料中心委托給一家綜合性家庭服務企業,以大型日間照料中心牽頭連片開展代伙功能,最大限度滿足老人的需求。
日間照料中心自施行服務外包以來,置辦不銹鋼四層保溫送餐飯盒、送餐車、音響等硬件設施,送餐服務由原先單一社區覆蓋到周邊社區,就餐人數、活動室娛樂人數也不斷增加。每逢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老人相聚一堂聚餐聊天,其樂融融。通過幾個月的運轉,公辦民營機制取得滿意成效,老人的滿意率大幅提升。
在原有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既是服務的提供者,又是服務的監督者,且受制于人力、資金缺乏等因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陷入了‘出力卻不討好’的尷尬境地。”社區黨總支書記蔡金鎖表示,實行服務外包后,專業機構服務與政府服務實行兩條線”運作,把街道和社區從居家養老的具體事務性工作中脫離出來,不僅大大減輕了社區負擔,更讓社區有限的人手能集中精力做好居家養老服務的指導者和監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