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為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推動中國服務”再上臺階、走向世界。《意見》體現了國家對服務外包產業怎樣的頂層設計思路?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點和亮點?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和轉型有多大促進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兼)辦公廳主任隆國強。
國際商報: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國家為何在此時出臺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對產業發展有何意義?
隆國強:該文件的出臺,對于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國家希望以此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使外包產業成為產業升級新支撐、外貿增長新亮點、現代服務業發展新引擎和擴大就業新渠道。
此次政策體現為三個順應”:第一,順應了服務外包快速發展的國際潮流。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服務外包是全球分工不斷深化的重要內容,是全球貿易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第二,順應了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要求。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加速發展服務業是產業升級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強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是關鍵,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是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方向。
第三,順應了中國比較優勢轉變的方向。以往我國依靠低成本的藍領勞動力,現在我國發展成為勞動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大國。目前,我國的比較優勢正在從低成本的人口數量紅利轉向人口質量紅利,每年700多萬大學畢業生正在形成我國參與國際競爭新的比較優勢。服務外包每年為幾十萬大學畢業生創造了穩定體面的就業機會,服務外包的增長與升級符合我國比較優勢轉變的方向,具有廣闊的前景。
國際商報:《意見》一出臺就引起業界的熱議,被稱為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政策,此政策有何特點?
隆國強:《意見》正文包括四大部分16條具體要求和措施,文件具有內外兼顧、精準發力、政策有力、注重落實等鮮明特點。
內外兼顧。政策既覆蓋了離岸服務外包,也包含了在岸外包,做到了對服務產業的全覆蓋。
精準發力。文件抓住了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升級發展的關鍵環節,如培育龍頭企業、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以及基于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產業集群。
政策有力。文件制定的政策內容十分豐富,覆蓋服務外包的主要環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夯實產業基礎的,如人才政策、集群建設等;二是改善發展環境的,如改善營商環境,改進統計和規劃、信息共享等;三是產業扶持政策,包括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扶持等。
注重落實。文件把25項重點任務作了分解,落實到相關政府部門,明確了牽頭部門和參與部門,分工明確,責任明晰,制定了時間表。
國際商報:預計這個文件落實貫徹以后,會對服務外包產業產生什么作用?
隆國強:這個文件是國務院第一份關于發展服務外包的權威性文件,將有力地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一是助推產業規模擴大,充分發揮我國新的比較優勢,推動服務外包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當然,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速度有所回落十分正常,不應過多強調增長速度。
二是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升級,同步推進信息技術、業務流程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著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外包業務,促進我國服務外包向產業價值鏈高端延伸。
三是優化空間布局、優化產業布局與市場多元化相結合,在產業布局方面,繼續提升東部沿海地區的水平,通過在內地設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著力促進內地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市場多元化,不斷鞏固發達市場的份額,加大開拓新興市場的力度,特別是結合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重點開拓絲路沿線國家的服務外包市場,形成市場多元、重點突出、層次豐富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