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意見》的出臺,可以作為濟南市服務外包產業整合、創新、提升的新起點,標志著我市服務外包產業從‘為客戶減低成本’的1.0時代到‘為客戶創造價值’的2.0時代的轉變。”在接受《服務外包》雜志記者專訪時,濟南市商務局副局長李明軍如是概括《意見》之于濟南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要意義。
濟南商務局副局長李明軍
李明軍所說的《意見》指的是,1月16日國務院正式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業界將之譽為推動服務外包春天來了”的新政。
在李明軍看來,這次《意見》的簽發,一改以往由國務院辦公廳下文,而是由國務院直接簽發,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彰顯出中國政府最高領導層對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視程度。
李明軍認為,成功躋身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讓濟南搭上了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頭班車,開啟了濟南服務外包1.0時代,為濟南服務外包企業的快速發展集聚和產業規模的迅速成長奠定了基礎。
而此次新政在為濟南服務外包轉型升級、產業提升2.0時代指明方向的同時,還將及時給服務外包企業吃下定心丸”。《意見》強調要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加大給服務外包企業造血、加油力度,有助于企業長期持續經營,提升服務水平,進行產業升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李明軍說。
濟南商務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濟南承接服務外包合同6288份,合同金額33.25億美元,執行金額29.02億美元,承接離岸服務外包來源地達15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任務指標均位居山東第一。
但在李明軍看來,這遠不夠。為積極主動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培育服務外包競爭新優勢,李明軍透露,下一步濟南將針對一帶一路”進行專題分析和研究,多多搭建平臺,提供機會,讓服務外包企業隨船出海。
另一方面,中韓自貿區談判的全部完成將為濟南及山東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合作領域。
濟南已經和韓國在動漫、游戲開發和制作、影視后期制作等方面開展了有效合作。”李明軍說,接下來,濟南要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抓住機會,乘勢而上,努力使對韓服務外包取得新突破,成為濟南繼對日服務外包之后的又一亮點。
新政”力度:前所未有
《服務外包》:繼去年11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后,1月16日國務院又正式出臺了《意見》。可否談談您對此的感受?
李明軍:自2006年商務部正式啟動實施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在2009、2010、2013年以復函的形式持續不斷地指導推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服務外包的產業規模和質量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這次克強總理將服務外包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了下一步推進服務外包發展方向,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服務外包行業可以說為之一振。
濟南市作為首批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也是目前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搭上國家服務外包大發展的頭班車,感受到國家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對服務外包行業強有力的引導和推動。
從2006年起,市委、市政府就把發展服務外包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城市產業結構的重大舉措,確立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搶抓服務外包頭班車”的戰略思想。
一是市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26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服務外包發展領導小組,分管市長靠上抓,召開了全市服務外包工作會議,各職能部門分工負責,明確目標,形成了有效的推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工作機制。
二是打造部-省-市-園區-企業-培訓機構”間的共建體系。召開全市服務外包共建簽約大會,與區縣、園區、企業和培訓機構簽訂共建協議”113份,明確目標,加快推進。
三是各縣(市)區都成立了服務外包科室,明確目標任務,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市政府確立了打造中國服務外包名城”、世界知名服務外包基地”的宏偉目標,高起點、高標準制定了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地方配套產業扶持政策,支持服務外包不惜真金白銀”,2007年市財政拿出2000萬元用于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至2009年,市級服務外包扶持資金規模已經迅速擴大為1億元。充分顯示了市政府對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視。服務外包園區建設、企業做大做強、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多年的扶持和培育逐步結出碩果,2014年全年濟南市共登記承接服務外包合同6288份,同比增長23.5%,合同金額33.25億美元,同比增長8.5%,執行金額29.02億美元,同比增長76.4%。全年承接離岸服務外包來源地達到150個國家和地區,較上年同期增加6個,有30個國家和地區執行額超過千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個。主要任務指標均位居全省第一。
政策支持:不遺余力
《服務外包》:為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濟南出臺了哪些真金白銀”的支持政策?未來還將在哪些方面拓寬?
李明軍:自2006年以來,濟南市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意見》、《濟南市服務外包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意見》、《濟南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意見》、《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創建中國軟件名城的意見》、《關于設立濟南市服務外包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的通知》、《關于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等扶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
未來,濟南將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服務外包名城”這一目標,發力外包園區建設和產業招商,加快培植壯大產業規模,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和引進,重點推進一城兩谷”,著力打造濟南外包發展的政策洼地、環境凈地、人才高地、投資熱地。推動濟南服務外包產業科學、穩健、快速發展。
一是按照國家新的政策導向,及時調整優化我市服務外包產業扶持政策,為企業營造優越的政策環境。
二是搭建服務外包公共平臺,逐步建立服務外包業務公共承接平臺、服務外包人才公共培訓平臺、服務外包信息交流平臺等公共設施,突出公益性、體現政府公信力,工作逐步變管理型為管理、服務結合型,把事后對服務外包企業錦上添花變為事前雪中送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解決共性的困難和問題,助推企業發展。
三是注意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作用,讓行業協會多多為政府發聲,為企業代言,進行行業自律,更好貼近和服務企業需求。
產業發展:需新思路
《服務外包》:無論是總理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還是已經出臺的《意見》,明確產業導向、制定服務外包產業重點指導目錄,以及厘清服務外包產業概念和范疇都被重點提及。在您看來,這其中的意義在哪里?
李明軍:制定指導目錄和厘清服務外包概念是將服務外包與其他經濟活動區分出來,定位和凸顯其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濟南市是第二家中國軟件名城,全市累計有8家企業入圍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11家企業入圍全國軟件百強企業;7家軟件企業通過CMMI(軟件能力成熟度)5級評估;42家企業獲批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稱號。
2014年,濟南市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750億元,同比增長29.9%,規模和獨立軟件綜合實力居全省首位。以浪潮云計算、中創中間件、魯能機器人、華天CAD軟件、積成電子為代表的本土軟件企業發展迅速,逐步樹立行業領域內的領導者地位;以NEC軟件、日立、大和總研、瑞穗綜研、萊博智科技為代表的外資軟件企業不斷聚集,產業氛圍愈加濃厚。
我相信隨著國家進一步明確產業導向、制定服務外包產業重點指導目錄,厘清服務外包產業概念和范疇,必將規范、引導、鼓勵現有軟件企業積極投身服務外包事業中去,推動和促進我市服務外包產業做強、做大。
服務外包是落實產業信息化的有效途徑,是社會化分工的必然要求,是互聯網經濟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傳統產業跨界融合、轉型升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
服務外包依托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地顛覆和重構社會經濟環境和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全球化的信息互聯互通不僅促使經濟結構和社會組織發生急劇變革,也對政府管理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要積極研究經濟新熱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既不能刻舟求劍”也不能削足適履”,自覺加強學習,改進工作方式,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滿足互聯網新經濟、經濟新常態的需要。
轉型升級:邁向2.0時代
《服務外包》:相比以往的服務外包產業支持政策,此次《意見》在很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而且要求和目標更具體。對此,您怎么看?作為早已躋身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濟南來說,這將給我們的發展帶來哪些動力和機遇?
李明軍:我認為,這次會議《意見》的針對性和專業性都很強,可以說中央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和關鍵。將服務外包定位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對外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點”,要求具體、目標清晰,定位高,更接地氣,對所有服務外包的參與者來講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對服務外包行業是個巨大利好。
濟南市有幸搭上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頭班車,開啟了濟南服務外包1.0時代,服務外包產業規模從小到大迅速成長,2006年濟南市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只有區區幾千萬美金,到2014年已經超過20億美金。外包企業逐步形成和聚集,業務門類愈加齊全,特色趨于鮮明。
為客戶降低成本”是這個階段的明顯特征。根據商務部服務外包業務管理與統計系統”統計,2014年濟南市服務外包企業達到650家,已形成信息技術、金融財務、生物醫藥研發、數據災備和處理、動漫游戲、工程設計、工業設計、呼叫中心等多業態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格局。從業人員19萬余人,其中百人以上企業191家,千人以上企業29家,萬人以上企業1家。較上年新增服務外包企業126家,其中新引進51家。新增國際資質認證43個,同比增長53.6%。以NEC、訊和為代表的對日服務外包業務量在全國位居第二,形成北有大連,中有濟南的對日接包高地。
2014年濟南市在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服務外包在岸執行額和服務外包執行額總量三個方面居全省第一位。再次榮獲中國服務外包最具特色城市”榮譽稱號,給濟南市服務外包事業1.0時代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認為,這次《意見》的出臺,可以作為濟南市服務外包產業整合、創新、提升的新起點,標志著我市服務外包產業從為客戶減低成本”的1.0時代到為客戶創造價值”的2.0時代的轉變。具體來說:
一是為我市服務外包轉型升級、產業提升的2.0時代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產業加速發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業務水平提升,不僅僅滿足于一般的程序設計而更多地向上游概要設計轉移,變為單純客戶省錢為和客戶一起成長,更多地主導和影響客戶,把盈利的蛋糕做大,實現共贏的局面。
從接包到發包,形成新的發包中心,影響帶動周邊中小企業共同成長。
從徒弟”到師傅”,從搬磚”到產品”,從國外到國內,利用學到的國外先進技術和優秀的行業解決方案,消化、吸收、再造,形成具有核心優勢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國內龐大的日益增長的服務外包需求。其中,NEC軟件(濟南)有限公司獨立研發的掌上醫院”項目和濟南凌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指靜脈識別”項目就是其中優秀的代表,現已經形成終端產品,正在國內市場推廣應用。
二是及時給服務外包企業吃了定心丸。目前,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影響,企業尤其是服務外包企業面臨不少經營困難,主要有:
大學生到服務外包企業就業意愿降低,初級員工招聘困難,有效人才供給減少;勞動力成本剛性上升,主要體現在人員工資和社保連年增長,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日元匯率持續走低,壓低了企業利潤空間;外包訂單流失到越南、印度,部分企業員工待機現象嚴重;原有政府資金扶持政策對中小外包企業顧及不夠。部分企業產生了國家是否還繼續支持服務外包產業”,服務外包是否值得繼續做下去”等疑惑。
此次,《意見》將服務外包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強調要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加大給服務外包企業造血”、加油”力度,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扶持一批專、精、特、新”中小型企業,在培育龍頭骨干企業的同時,也積極扶持有核心優勢的中小企業,這對現有服務外包企業是巨大的鼓舞,有助于企業長期持續經營,提升服務水平,進行產業升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國家戰略:拓展發展新空間
《服務外包》:為培育競爭新優勢,《意見》指出要實施國際市場多元化戰略,在著力提升服務外包高端業務比重的同時,不斷拓展新業務和營銷網絡,推動服務標準出口,加強與周邊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聯系。在這些方面,濟南的優勢和發力領域有哪些?
李明軍:2014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重點工作時指出,將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新空間”。
對服務外包而言,貨物貿易先行,為拓展服務外包提供了廣闊天地。2014年我市承接離岸服務外包來源地達到150個國家和地區,較上年同期增加6個,有30個國家和地區執行額超過千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個。其中執行額排名前三位為:對日本執行額3.68億美元,同比增長48.4%;對委內瑞拉執行額2.24億美元,同比增長34.1%;對美國執行額1.65億美元。這還遠遠不夠,下一步我們要針對一帶一路”進行專題分析和研究,多多搭建平臺,提供機會,讓服務外包企業隨船出海。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2月25日,中韓雙方完成中韓自貿協定全部文本的草簽,對協定內容進行了確認。至此,中韓自貿區談判全部完成。中韓自貿協定是我國迄今為止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領域范圍最為全面的自貿協定。
山東省作為韓國企業在中國投資最多的省份,同時韓國也是山東第二大外資來源地,第三大貿易伙伴、最大的境外游客來源地而備受關注。目前,在服務外包領域,濟南已經和韓國在動漫、游戲開發和制作、影視后期制作等方面開展了有效合作。根據中韓自貿協定地方經濟合作條款,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領域探索和實施合作,如貿易、投資、服務、產業合作,在中韓自貿區框架下,地方經濟合作方面,發揮示范和引導作用。濟南要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抓住機會,乘勢而上,努力使對韓服務外包取得新突破,成為濟南繼對日服務外包之后的又一亮點。
《服務外包》:在優化國內市場布局層面,《意見》提出要構建以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主題,結構合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并要求發揮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已形成的產業集聚優勢。對此,您怎么看?如何提升濟南在環渤海地區的影響力,濟南有何想法和舉措?
李明軍:濟南地處中國京津唐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的連接點,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交通網絡,形成一個輻射力很強的大市場。濟南周邊500公里的范圍內,涵蓋了近3億人口的經濟發達區域,已經形成了半日經濟圈”。
濟南是京滬高速鐵路五個始發站之一,京滬高鐵已經通車,乘高速火車由北京到濟南僅1個半小時,由濟南到上海最快僅3小時21分鐘。高鐵使濟南融入京滬經濟輻射圈,也為京滬跨國公司和外包企業在濟南設點、拓展業務,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濟南正抓住承接京津滬等一線城市成本高,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的良機,主動出擊,打出齊魯文化牌”、天南地北山東人之親情牌”、外包產業優勢牌”、高鐵交通便利牌”等,主動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招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人才培養:探索敢為人先
《服務外包》:《意見》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加強服務外包各類人才培養培訓。支持高校以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和優化服務外包專業和人才結構,進行課程體系設置改革試點,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在這些方面,濟南有哪些可分享的經驗?
李明軍:經驗談不上。人才是服務外包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所在,我市大膽嘗試、敢為人先,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我市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和引進的發展模式。
一是校企共建服務外包專業。從2008年起,我市就積極推動中印服務外包學院、山東師創實訓學院、山東海天軟件學院等重點外包培訓機構與省內外高校合辦軟件外包、動漫游戲外包、金融軟件外包本專科專業,畢業后定向輸送給簽約外包企業。到目前已有濟南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交通學院等34家省內外合作高校,在校生規模近8000人。
二是鼓勵外包企業、培訓機構與高校合辦外包定制班”。實行2+1、3+1”的教學培養方式,把外包企業需要的業務實戰、外語和職業素養等課程植入到大學課程的最后一年中去,真正做到了大學生一畢業就可勝任上崗。目前,這類定制班已經在我市山東大學、山東商職學院、山東建筑大學等21所高校中普及,年培養6000人,已有69家服務外包企業參與合作,極大地滿足了外包企業對初級人才的需求。
三是建設品牌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濟南高新區高端人才實訓基地建筑總面積1.5萬平方米,目前已有13家服務外包培訓機構入駐,年培訓、培養能力超過4000人。山東中印服務外包學院是校企合辦專業外包實訓合作基地,教學實訓區(實訓機房、圖書館、自習室等)7000平方米,宿舍及生活區1萬平方米,年可提供2000人的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實訓服務。
四是由培訓機構和高校共同研發外包專業教材。通過聯合編制外包課程、課件和實訓案例,制定高校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引導高校改革外包課程體系。
同時,我們還加強對服務外包企業的調研,研究企業反映的招人難、跳槽率上升等問題,提供校企一對一,一對多對接活動,解決企業人才招聘難的突出問題;多次舉辦服務外包企業高管進校園活動,邀請服務外包企業到交通學院、中印服務外包學院等高校和培訓機構進行演講、座談、觀摩等活動,加強校企之間、企業和大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對接;持續支持打造齊魯大學生軟件設計及服務外包外語大賽品牌。截止2014年已連續舉辦12屆,參與高校達到45家,1100支隊伍,5000余名大學生參與其中,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成為企業與高校和大學生對接的一個重要平臺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