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網訊 江蘇的發展能量不只在蘇南,還來自蘇北的廣闊空間。宿遷市湖濱新區,就是蘇北大地上快速成長的陽光少年”……
2013年3月以來,宿遷市湖濱新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聚力突破以旅游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的總體要求,在省、市兩級發展改革委的悉心指導、幫助下,積極探索欠發達地區城市化與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全區服務業呈現總量擴張、效益提升、結構優化、空間集聚的良好態勢,實現了跨越式快速崛起。
產業帶動總量擴張
以宿遷市旅游業新三年提升計劃為統攬,湖濱新區全面打造大湖林海”生態旅游品牌,著力打造江蘇一流、全國知名的生態寶地、休閑福地、發展高地和旅游目的地,積極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該區制定了旅游業三年提升計劃,構建山(三臺山)、湖(駱馬湖)、河(大運河)、鎮(皂河古鎮)旅游體系。2014年,全區接待游客300.4萬人次,同比增長36.5%;實現旅游總收入122.3億元,同比增長46.3%,旅游業實現井噴式發展。
宿遷市還提出將湖濱新區打造成為宿遷總部經濟基地。駱馬湖總部經濟集聚區(湖濱新區部分)自2013年4月經市政府批準掛牌成立以來,已落戶京東商城華東云數據中心、拍拍網”商務秘書中心等1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90億元,擬開工面積110萬平方米,已封頂面積40萬平方米,落戶注冊企業107家,實現總部經濟納稅額近4000萬元。探索建設電子工商登記注冊系統,核發了全國首張數字營業執照,搭建網絡銷售平臺461個,實現網絡銷售額2.6億元。
職業教育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優質資源整合優化成效明顯提高。新建農民培訓學校、江蘇外事學院、警務訓練基地項目等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在校學生人數突破6萬人,每年向社會輸送各類人才2萬人。同時設立了全市資格資質考試鑒定中心。
產城融合促進城鎮化發展
湖濱新區在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區域建設,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統籌協調作用,優化城鄉空間結構、城鎮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布局,統籌城區、城鎮、農村新型社區協調發展,形成體制接軌、發展互動、服務共享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
此外,在完善管理體系,建立改革協同推進機制;加強系統規劃,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堅持先試先行,構建制度創新優勢等方面,湖濱新區都取得了驕人成績。如建立適應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新型行政管理體制、建立服務業綜合改革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強化改革績效考核機制,以及在優化工商登記制度、探索電子營業執照制度、實施資格資質去行政化改革、創新重點服務業項目推進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進展,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規范有序的服務業規劃體系。
區域改革實現較快發展
作為宿遷市湖濱新區的一部分,宿遷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通過層出不窮的創新手段,全面加快區域改革試點工作推進力度,得以在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實現較快發展。
——在創新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新路徑上。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緊密把握國內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黃金期的歷史機遇,圍繞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這一總體目標,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增強外在動力,不斷強化招商引資增強內生動力,不斷完善功能布局夯實載體承載力,不斷做優產業配套提升平臺支撐力,不斷集聚資源培育領軍企業增強產業帶動力。
——在創新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新路徑上。2014年,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圍繞軟件和服務外包等智慧型產業,對招商資源進行再整合,提出了互聯網產業鏈”的招商思維,并出臺了新三年倍增計劃。同時,圍繞產業發展和人才集聚,結合《南京市、宿遷市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社會發展合作的框架協議》的相關內容,全方位加強同南京軟件園的合作交流。
——在創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新路徑上。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智慧、電子商務等園區主導產業的配套產業,在設計、創意、美工等企業形象方面,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