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貴陽,草木綻綠,生機盎然。驅車進入位于貴陽南部的經開區和花溪區,建設中的高樓不時從車窗外閃過,蓬勃發展的火熱氣息撲面而來。
花溪區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譽。經開區是國家軍民結合(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被納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范圍。
去年以來,產業集聚發展”的春風吹拂兩區”,通過實施雙輪驅動,優勢互補,深度融合”戰略,在創新驅動、產業集聚、技術應用上形成發展合力,加快推動大數據、新醫藥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崛起。
如今,兩區融合之下企業紛至沓來,更多商機等待發掘,兩區正乘云”直上,擁抱大數據時代,共同繪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產業新藍圖。
創新驅動 科技研發活力無限
花溪、經開,一個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一個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2014年,按照雙輪驅動、優勢互補與深度融合的思路,兩區圍繞全力打造文化新城、工業新城、旅游新城和生態新城等目標,促進了雙方在產業、科技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彰顯了兩區攜手創新驅動的無限活力——
一年多來,統籌產業規劃布局,編制兩區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規劃,建設大數據服務業聚集區和大數據制造業基地,讓大數據產業在這里生根發芽;
一年多來,在壯大提升原有產業的同時,著力打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及軌道交通等產業,使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呈現集群發展態勢;
一年多來,大力促進特色民族藥、醫療裝備、健康裝備等行業集群式發展,大力支持勤邦等企業做大做強,新醫藥大健康產業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貴州勤邦生物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食品安全檢測的高技術企業,2012年7月,該企業從北京遷至貴陽發展。在不到3年時間里,勤邦已從最初僅20多人的企業發展為有7家企業、400多名員工的集團公司。
兩區融合后,我們充分利用駐花溪區域內的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高校科技資源,借助這些科研平臺,為我們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智力支撐。”貴州勤邦生物副總裁郭進說,公司已開發出200多種有害物質痕量微量檢測產品,位居國內第一名,這為我們運用大數據,躋身大健康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產業集聚 呼叫中心蓬勃興起
經開區與花溪區的深度融合,不僅拉動了兩地經濟協調、健康、快速發展,也在不斷整合中形成蓬勃興起的產業集群。
每當車輛行駛到花溪大道中段,一個名叫電商谷”的地方格外引人注目。而你不知道的是,兩年前的這里還是一個汽車銷售地,而今已成為大數據產業崛起的高地。
這正是兩區融合創造的奇跡。按照產業聚集,聯動引領,配套完善,快速發展”的頂層設計,憑借花溪大道沿線交通便利、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的良好條件,經開區通過盤活、改造花溪大道原汽車銷售4S店,建設貴陽大數據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基地。
目前,該基地占地27畝,建筑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以發展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和電子商務產業為切入點,已形成呼叫中心坐席約4000席,投入運行坐席達1000余個。
去年8月,華唐教育集團成為首批入駐位于經開區的貴陽大數據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基地企業,目前已運行的呼叫中心坐席有200余個,并在去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
最近十分繁忙,北京、山東、安徽等地到處跑,因為有11家名企想讓我們做呼叫服務外包,每家企業需要呼叫中心坐席都在300個以上。”華唐中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軍說,這些項目如果能全部達成協議,到時我們的營業收入會大幅增加,并將再帶動就業3000多人。”
未來3年,經開區、花溪區,將著力把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數據中心、電子商務有機結合起來,聚集資源要素,完善大數據產業鏈,形成大數據產業集群,以實現呼叫中心5萬席,就業達10萬人。
技術應用 高端制造初見端倪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讓傳統制造業在技術應用中初見端倪。
5月18日,在位于經開區的貴州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不同的3D打印設備正不停地打印”著,一個個立體工業產品逐漸成型。
貴州華陽電工有限公司是較早涉足3D打印的企業。如今,借助3D打印技術,華陽電工通過傳統工藝需要花費3個多月才能打磨成型的工業鑄件,現在只需兩天就能打印”出來。
據貴州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工程師彭倫漾介紹,與傳統制造業減材制造技術”不同,3D打印遵從的是加法原則,可以直接將計算機中的數據,通過設計轉化為模型,直接制造零件或產品,不需要傳統的刀具、夾具和機床。
不僅如此,通過大數據分析打印的零件可及時進行修改、調整,能進行小批單件定制生產,尤其適合精細化程度高的領域。
如今,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已有大大小小10臺能夠打印工業鑄件的設備,只需設定好程序,機器就能精準地將一張張工業圖紙變成真實的工業鑄件。”彭倫漾說,過去,八成本地企業每年都會在東部沿海地區下單購買3D打印的工業產品。現在,通過3D打印中心,解決了這些企業遠水難解近渴的問題。
目前,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正在結合市場需求,加快實現一批重大技術成果轉化與市場化,并形成一支3D打印技術應用領域科技人才團隊,為貴州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優質技術服務的開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