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22日訊 (記者馬金實習生王譯通訊員孫樂陶瓊)最近,市民劉先生到秦淮區龍王廟社區申辦二孩準生證,不巧負責計生工作的社工小馬因為工傷在家休息。就在劉先生擔心白跑一趟時,另外一名負責低保和住房的社工郝寧接待了他。郝寧仔細審核后收下了申請材料,并當場說等證辦下來就通知他到社區領。
原本負責低保和住房的社工也能辦計生業務,這得益于社工從單科”向全科”的轉型。龍王廟社區黨委書記徐水蘭告訴記者,以前一名社工只能負責一項工作、辦理一類業務,負責人社的對計生業務不熟悉,負責民政的對房產業務不熟悉。老百姓到社區辦事,一旦他要找的社工不在,就只好板等或者下次再跑一趟。比如計生事務,擱半年前,如果小馬不在,其他社工也會接待來訪居民,但因為業務不熟悉很難馬上辦成,需要居民等待、來回折騰。
現在每名社工還是會有條口分工,主要是為了方便參加會議、管理檔案資料等,但他們已經是全科全能了。”徐水蘭說,全科社工”就是每個人都能熟練掌握和辦理涉及社區的各項業務,對于來訪居民可以做到一次告知、一門受理、首問負責,極大地提高了便民服務的工作效率。像在小馬休息的兩個月里,郝寧已經為5個家庭辦理了二孩準生證申請,為近30名退休居民辦理了獨生子女獎勵金申請。”
大光路街道藍旗新村社區是秦淮區最早推行全科社工”的社區。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7名社工不僅個個能完成民政、計生、社會保障等業務事項,實現居民手續齊全的業務即來即辦、即辦即走,還承接了多個公益創投項目。有個叫‘春天里’的公益創投項目,就是專門為失獨家庭服務。”藍旗新村社區主任賴燕介紹說,社工們通過定期走訪、心理輔導、組織郊游,目前已經把30多戶失獨家庭聚攏在一起,幫助他們重新走向社會。
推行‘全科社工’,我們采取的是一種倒逼機制。”秦淮區民政局副局長曹金海說,作為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2013年3月,秦淮區在藍旗新村社區試點公共服務外包,由一個名為曉平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社會組織承接居民民政補助發放、計生服務、社保事項辦理等所有行政事務及小區衛生管理。街道把原來藍旗新村社區社工的經費劃撥給該中心,社工納入中心管理。社會組織就是企業運作了,對社工進行績效考核、工資激勵。比如工作期間做私事,累計3次就扣績效獎;工作做得好、加班都有補貼。”曹金海說,在這種倒逼機制下,社工不僅遇事不推了,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而且主動地去學、去輪崗,互相進行業務交流,升級為啥都能干的全科社工”。
目前,秦淮區111個社區中,已有18個社區實行了公共服務外包,這些社區的居民也享受了全科社工”的服務。今年,這項工作還將繼續推進,計劃覆蓋30%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