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商務部正式公布了2014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成績單:2014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逐步從規模快速擴張向量質并舉轉變。主要特點表現五個方面,一是服務外包合同金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二是累計吸納大學生就業超過400萬人;三是知識流程外包比重穩步提高;四是離岸業務以美歐港日為主;五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加深。
可以說,這份成績單圓滿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輝煌成果。自商務部于2006年推行千百十”工程以來,不到十年時間中國從一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小國迅速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僅次于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大國,說明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豐富的人力資源、完善而不斷優化的教育體系以及政府對產業發展的積極支持,使服務外包產業能夠快速發展。
現在,我們不僅要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成就感到喜悅而增強發展信心,而且要思考未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之路問題。
2014年12月24日國務院正式發文提出了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4〕67號文,以下簡稱《意見》),對未來 3~5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提出了總體要求、發展導向、政策措施和發展保障。《意見》明確提出:今后三年,培養一批中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和國際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服務外包知名企業,建設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創新能力強、體制機制先行先試的服務外包產業集聚區;……服務外包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國際服務外包業務規模年均增長25%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務外包業務占比不斷提高……到2020年,服務外包產業國際國內市場協調發展,規模顯著擴大,結構顯著優化,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提升產業價值鏈的重要途徑。
綜合領會國務院67號文的基本精神,就是未來3-5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基本目標和方向是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業務領域發展,實現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這既是服務外包產業自身發展規律客觀要求,更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迫切要求。
從服務外包產業自身發展規律而言,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從中低端業務起步,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隨著經驗的積累、人才的培育和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已經逐步具備承接中高端外包業務的能力。而且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提高和周邊發展中國家加入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激烈競爭,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低成本競爭優勢已逐步減弱,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服務外包企業已經開始通過提高創新能力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業務發展。
從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迫切要求看,服務外包產業不僅是生產性服務業重要行業,而且對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提高中國經濟發展質量特別是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負有重要的歷史責任。黨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屆中央政府加快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步伐,通過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最近,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 2025》戰略發展規劃,計劃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把中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其中,通過第一個十年努力即到 2025年,首先使我國邁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第二個十年即到2035年,使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個十年即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業強國前列。
為實現制造業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等九大戰略任務。這九大戰略任務中,其中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三大戰略任務與服務外包產業緊密相關,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高創新設計能力、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均離不開服務外包產業的大力支撐。同時,也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期盼,即為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必須從現有以提供信息技術服務和業務流程服務為主,向更多地提供研發設計服務提升,服務外包產業不僅要繼續積極承接離岸外包業務,更要更多地承接在岸外包業務,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建設制造業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服務外包產業要實現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必須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必須進一步提高服務外包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二是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作支撐;三是要進一步構建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
首先,企業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業務攀升,在這方面中國服務外包龍頭企業必須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如果說中國服務外包龍頭企業在過去十年實現了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今后幾年要實現從大到強的發展攀升,必須要靠技術創新。在這方面,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不僅要向美國IBM和印度等服務外包企業學習,更要向國內一些科技創新典范企業如華為、小米公司學習,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推動本企業向技術和產業(產品)價值鏈高端攀升。以小米公司為例,該公司于2010年4月成立以來,通過其強大的技術創新團隊——小米工作室”(現改名為小米科技”)推進產品和技術創新,短短幾年就使小米公司迅速成長為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注于智能產品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實際上華為和小米公司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不乏有服務外包企業身影。
其次,政府和學校、企業聯手加強對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最近幾年來,我國在加強對服務外包產業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除高校積極主動適應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外,企業和高校聯手加強對產業實用人才的培訓,緩解了服務外包產業基礎性人才不足的矛盾。但在高素質人才培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可以考慮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學校和企業聯手的方式探索服務外包高端人才的培養方法和路徑。
再次,要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為服務外包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激勵企業推進技術創新的重要的制度保障,近幾年來我國在加強知識保護方面已經有明顯進步,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