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器具更專業、清掃方式更徹底、布局安排更合理,鼎湖區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市民好評不斷。這些改變得益于該區今年3月底開始的一場市場化創新改革。
從4月起,鼎湖區將城區230萬平方米的環衛作業面積實行環衛外包”,由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啟迪桑德”)接手運營,全面實行市場化購買服務,嘗試政府投資管理、企業運營作業、政府監督考核”的新模式,這為鼎湖區城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翻開了新一頁。
創新——150名環衛工人進入企業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近年鼎湖環衛工作逐漸顯現出機制不活、環衛工人不足、設備落后等問題,城區環衛作業效果還不盡如人意。
面對這種情況,按照公開招標的原則,該區與入駐的啟迪桑德簽訂了環衛外包協議,每年由政府投入經費2100萬元,啟迪桑德負責環衛車輛及人員配備及城區環衛作業及垃圾清運等工作,原150名環衛工人也全部自愿進入企業,由原來的事業單位員工變成企業員工。經過近期擴招,該區現有200多名環衛工人。
以前環衛工作是政府大包干,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而且人工清掃為主,不僅效率較低,投入也大。”鼎湖區城市園林衛生管理所所長歐錦恩介紹,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大力推進環衛市場化改革,可有效改變這一弊端。
鼎湖城區環衛作業實行市場化運作后的最大變化是,原來環衛作業處于真空的廣利、桂城街道,也并入正常清掃保潔范圍。隨著環衛服務范圍的擴大,清掃保潔面積由原來約100萬平方米增加到約230萬平方米,鼎湖區環衛服務正實現全域覆蓋。市民成了這場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改革的紅利還體現在環衛工人的待遇提高上。54歲的李意嫦已經在環衛工人的崗位上工作了12年。她告訴記者:現在每天早上8點上班,工作時間比以前長點,但是有了機械車幫忙反而輕松多,收入也增加了。”據了解,目前所有環衛工人薪資待遇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0%,同時享有高溫補貼等福利。
改觀——企業優質服務環境大大改善
經常見到有環衛工人收集清理垃圾,鼎湖的大街小巷變得干凈了。”何女士每天經過坑口公交站,發現自從有了專業的環衛公司清掃和清運垃圾,周邊主干道、后邊的小巷都干凈整潔起來,綠化帶里的雜物都清干凈了,生活環境正變得越來越靚。
路見本色、干凈整潔是環衛公司的最低要求。啟迪桑德廣東區域總經理吳求喜介紹,接手鼎湖環衛項目后,他制定出一套專屬管理戰術,包括以一流的服務品質為目標,強化員工安全意識和強化規范作業,從作業模式、垃圾收運模式、收集轉運模式三大方面進行改變。
吳求喜介紹,以前環衛作業都是在白天,但是白天車流、人流多,環衛工人不安全,而且大部分車輛停放在馬路邊,壓住路面,清掃也不徹底。而現在采取人機配合的方式,凌晨0時到早上7時用機械車清掃、洗掃,白天由工人負責路面普掃和保潔。至目前,啟迪桑德已先后投入2臺8噸洗掃車、3臺8噸高壓清洗車,并購置一批660升垃圾桶,以垃圾桶代替垃圾壓縮車來收集普掃垃圾,中轉站原來采取往地上傾倒垃圾再用鏟車轉進壓縮車后轉運的模式,現在也直接改用12噸壓縮箱轉運,避免了垃圾在地上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提高作業效果,也大大減輕作業成本。
5·1”鼎湖山音樂節,6萬人聚集于鼎湖文化廣場,這對于啟迪桑德而言,無疑是接手環衛作業的第一個挑戰。4月29日,該公司就派出清洗車和洗掃車對場地和周圍進行提前清洗。音樂節期間,則安排了48名環衛工不間斷清掃保潔,其中還包括一支8人組成的突擊隊,現場也增設78個大型垃圾桶,方便市民使用。活動期間,各垃圾收集點做到即收即清,高效處理,時刻保持廣場衛生,這令市民游客紛紛豎起大拇指。
據了解,這一個多月以來,啟迪桑德已清理衛生死角43處,清理陳年舊垃圾20噸,裝修建筑垃圾104個點,垃圾總量達7000噸,102個雨水口清理出淤泥雜物30多噸。此外,大件廢棄物、渣土、綠化帶垃圾、小廣告、雜草等均有清理,城市環境衛生大為改觀。
展望——政府角色轉變企業引進新技術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偶爾還會發現問題,通過拍照發到交流群里,啟迪桑德馬上就會派環衛工過來清理。一個多月后,問題很少出現,環境干凈程度大大出乎我意料!”對于這次環衛作業市場化改革,歐錦恩認為短短一個多月已經成效顯著。
在歐錦恩看來,鼎湖區環衛作業服務外包不等于責任外包,政府角色由管理者”變為裁判員”,有足夠的精力留給監管。
據了解,為確保環衛工作市場化運作效果,鼎湖區已經制定了嚴格的環境衛生管理考核細則,每日安排街道辦事處專人巡查,做到及時反饋,每月組織對保潔公司進行考評,確保建立規范化、高效化、智能化的長效管理機制,為我市創建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值得期待的是,鼎湖的智能環衛也即將上線。吳求喜告訴記者,6月份,啟迪桑德將遵循互聯網環衛理念,將物聯網、互聯網及云計算等技術引入鼎湖,不僅在清運車上裝GPS,還將為環衛工人配發GPS手機,對環衛作業中的人、車、物、事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控管理,優化清運車運行線路,節省人力物力,努力實現城區街面無垃圾、無衛生死角等。西江日報記者 陳明紅 通訊員 譚綺琪 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