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與國內其他地區一樣,昆明的開發區也屬非行政建制區,建設新型的文化設施不難,而為這些機構申請增設相應的人員編制則并非易事,因此給文化館的運營帶來了難題。將文化館的管理服務整體外包令這一難題迎刃而解——昆明經開區成為全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這是繼江蘇工業園區后,全國第二個、也是昆明首個將文化館的運營管理和服務等業務進行整體外包的實踐探索。
現狀
逛文化館成經開區新的風景線
11月23日,昆明經開區文化館正式免費向公眾開放。上午10時許,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孩子進入文化館,成為開館的第一位訪客。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這位媽媽帶著孩子在圖書閱覽室的兒童區域挑選了幾本書,就地給孩子講故事。
據昆明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統計,從23日開館至12月4日,10余天時間,到館閱覽圖書、觀看電影、閱覽電子書籍的市民達到了1100余人。經開區文化館正在成為附近居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新去處,逛文化館已經成為昆明經開區一道新的文化風景。
隨著進一步的宣傳,這幾天市民參與文化館活動的熱情還在日漸升溫”,文化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市民對館內電影放映情有獨鐘,每到放映時,幾乎座無虛席,是市民到館參與活動的‘熱點節目’。”
籌劃
挖掘推出更多個性化服務
據了解,昆明經開文化館管理模式采取社會化運作方式,由政府向專業公司購買服務。
文化館的建成不僅為其它開發區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板,而且也為文化館的社會化運營提供了新思路。”昆明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外包后的昆明經開區文化館在為街道、社區、企業等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將更加注重需求導向服務,下一步,將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網絡征詢、聘請顧問等多種方式問需于民;同時文化館注重服務點的延伸,將各類文藝培訓班開辦到街道、社區、企業、學校,與基層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的服務模式。”
該文化館還將著重把富有昆明經開區地域特色的阿拉撒梅文化傳承,納入各類公益性社會文化組織的培育和建設中,計劃成立相關藝術團體和興趣組織,注重人才隊伍的挖掘和培養,通過一系列藝術比賽、群眾文藝匯演、文化交流等,發現、培養文藝骨干和團隊,將文化的種子播種在經開區。
監管
服務不達標 企業被扣款
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最重要的是監管,作為甲方要有效地監管乙方的履約質量,就需要制定更為細化的考核指標。”上述負責人介紹,為此,昆明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專門成立了考核小組,分別從隊伍建設、公共服務、品牌建設、管理規章、群眾滿意度等方面對外包公司的工作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每年的考核評分不得低于85分,85分以下則對服務外包公司提出整改要求,如整改不力,則有權終止服務合同,同時扣除承包總價款的30%。這種考核制度將監管落實得更為可見可控,避免了一包了之”。
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方的合同不僅明確了任務與分工,而且也形成了一種約束機制,迫使企業在組織和開展各項工作時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唯有不遺余力地從百姓的需求出發,提供優質的服務,才不至于被淘汰。傳統文化館的運營團隊通常只需完成上級單位布置的培訓任務即可交差,培訓質量有可能參差不齊;而對于企業而言,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則會在培訓質量上下更多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