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現象,城市群承擔了核心國家和區域主要的人口與經濟規模,在此基礎上的最終成型,在于形成整個區域中,各個城市產業、經濟功能互補及專業化功能協調的空間結構。在我國城鎮化的后半程(城鎮化率達到50%以后),城市群作為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已經成為我國生產力布局的核心增長點,也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和空間平臺。城市群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著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提升的轉型提升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技術將深刻地影響城市群的發展變革。
近年來,基于信息技術和數據科學的城市定量研究,成為了城市規劃行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特別是隨著大數據技術方法的瓶頸不斷被突破,海量數據不斷形成深度積累,大數據研究也出現新的趨勢——逐漸由以往對單個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靜態描述,向更大區域尺度的全面研究躍遷。最新的動態系統、復雜網絡、多維流空間等研究,已經逐步應用到城市群的理論研究和規劃實踐中。
城市群的本質是流的空間:人流、物流、經濟流、信息流等多維的流。在市場經濟的導向下,多重要素在城市間的流動與融合,促進了城市群的形成與發展。城市群即為建立在這種復雜流網絡之上的復合空間。
在傳統的城市研究與規劃政策制定中,由于技術手段的限制,城市群的布局和發展模式,更多被靜態的、理想化的模型所束縛。比如城市群規劃中,我們習慣將城市劃分為不同等級,這樣藍圖型”的規劃,可能會很難實施。事實上,相比城市的靜態規模,城市間動態要素流動的匯集與擴散,才是城市群發展與區域聯動的核心內涵。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技術,可以通過定量的方式,實現對動態要素流的精細化監管和干預,從而實現城市群的智慧化發展。
以京津冀城市群為例,近年來三地一直在推動協同發展。北京作為領頭羊,一直在進行產業的疏解。但在實際工作中,產業相對比較容易轉移,自由流動的人口則很難把握其總量,各個口徑的統計也往往不一致。這就為城市群的人口管理政策帶來困難。
手機信令、互聯網位置數據等大數據,可以用來深入的分析人口活動的時空特征。例如,研判不同類別、職業、年齡階段的人口,在不同時間的分布情況,分析其職住、通勤等特征,研究其在城市群內部流動的特點等。這些新數據源能夠透視城市群自組織的特征規律,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城市群的特征,進而對城市規劃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大數據將幫助靜態的城市管理體系向動態的生態系統轉型。人口管理政策也可以采用更具靈活性的政策工具集,為人口生命周期內的自由流動服務。我們可以觀測到北京人口的實時變動情況,跟蹤人口的流向,觀察京津冀三地間人口流動趨勢變動,通過對人口的全面、動態地監測,提供彈性、及時的設施配套和其他服務。這樣我們就有可能在城市群的大空間尺度上,實現更加人性化的人口管理。城市群內部的部分城市人口減少,但整個城市群的人口空間分布會得到優化。
除了人口之外,大數據為我們提供了定量化、精細化、全面感知的技術手段,來分析檢測各種真實要素流動特征,使得我們可以全面、立體、實時地識別城市群的問題,進而促進多種要素資源的高效利用。例如通過對城市群內部經濟流的深度分析,可以明確不同城市、不同產業間的關聯和量化關系及產業演進路徑,為各城市在城市群層面的精準招商、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決策支持。多源、多維度大數據的綜合,可以實現對多重要素的疊加分析,幫助城市群實現人口、產業和環境在城市群層面的合理匹配,優化城市群的布局和空間形態,提升其發展效率。
城市是一個動態的生命體,而城市群作為城市的集合,生命體征的復雜度更是以指數增長。如果說傳統的統計數據像傳統醫學一般,根據經驗為城市群的發展開藥方,那么,大數據則會像新興的精準醫學那樣,通過對城市群體征的全息檢測,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和精準的治療方案。
對于城市管理部門來說,以數據為基礎,構建動態的監測指標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臺,是城市群協同發展、智慧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化城市群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大數據為城市群協同發展提供智能支撐,支撐區域政策的制定科學化、管理的精細化。
而對于開發商來說,隨著城市群發展與區域聯動的進展,以及我國大都市郊區化和要素外溢,各大城市的外圍輻射區域也開始成為我國城市開發新的增長點。大數據可以幫助開發商精準研判城市群價值空間特征,尋找城市群核心城市外圍輻射區域的價值潛力。通過構建全周期、集成化、定量化、智慧化的城市開發和資本運營平臺,優化投資和開發效績。
公眾亦在大數據介入城市群發展的過程中獲益。事實上,各種人流、車流、信息流等大數據,均來自公眾的時空活動行為。每個人都在以用腳投票”的方式,為城市群的全息觀測和研究提供了行為樣本。基于大數據的人口監測將促進人口的有序流動,有力推動我國城鎮化的健康有序發展,最終為城市群發展的核心主體——居民們提供更完善的福祉。
以往的智慧城市都是單一城市的發展路徑,如今大數據與城市群發展的融合,將實現多個城市的群體智能”。最新的大數據、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新IT時代”的技術,將在新時代的城市群發展和運營中全面、綜合、動態地實現數據價值,為城市問題提供與時俱進的系統性解決方案。(編輯:任琳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