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8日訊 連續多年被工信部評為國內最具發展潛力園區”的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今年再進駐企業207家,企業總數已達752家。
近兩年,受石油行業量價齊跌的影響,石油化工特色較強的大慶服務外包行業步入業務增長困難期。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2017年成績斐然。
今年新進駐企業207家,從業人員超1.7萬人
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正成為越來越多服務外包企業進駐的梧桐樹”。華迅科技、華泰財險、大地財險、三維軟件……來園區落戶的企業一家接著一家。
近日,記者從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管理辦了解到,今年前11個月,園區新進駐企業207家,企業總數已達752家,從業人員超過17000人。引進億元項目1個,五千萬元以上項目2個,千萬元以上項目6個,獲批3個省級創新創業平臺,新增軟件著作權及專利173項。目前,園區服務外包的訂單已經涵蓋了石油石化、金融保險、商業物流、影視、娛樂、管理咨詢等多個行業,可進行軟件開發、數據處理、動漫制作、呼叫中心、云計算等業務。
這其中,金融服務外包業務可圈可點。大慶利牛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簡稱51信用卡大慶分中心”。業務覆蓋負債管理、信貸、理財三大板塊。公司總監胡美茹告訴記者,公司剛進駐外包園時,只有100名員工,辦公面積900平方米,也就半年多的時間,如今公司已經擁有員工近500名,辦公面積也增加到了3000平方米。
京北方是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成立了大慶京北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入駐外包產業園后,業務發展是一年一個新臺階。公司總經理劉百文告訴記者,大慶公司今年新增了呼叫外包、審核外包項目種類,員工也增加到了318人,今年收入同比上漲27%。
推進精細服務,提升園區環境
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有利于推進結構調整、促進就業、形成產業升級新支撐。因此,今年外包產業園加快推進精細服務,綜合完善園區環境,以此來引進更多外包企業,持續壯大園區產業規模。
科學智能化管理園區。完成了園區智能電表改造,降低了企業用電成本;全面推行內部管理智能化,在審批、考勤、任務、日志、項目等方面實現網絡辦公自動化;完成了園區查詢觸摸屏系統設計、上線,實現選房系統數據同步、園區全景圖系統制作的布署工作;通過了國家IDC資質和系統集成資質認證。人才服務能力獲得提升。積極開展校企對接,搜集各院校畢業生信息并對企業發布,在園區組織人才對接會5次,組織開展7場培訓會,提高人才技能。
積極兌現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兌現網絡補貼5萬元、電力補貼30.35萬元、人才培訓補貼70.35萬元、118家新進科技企業享受房租優惠47萬元、IDC機房環境優惠297萬元,使企業獲得實際支持;年初獲批成為國家級孵化器,進一步拓寬了園區企業獲得國家政策、資金的渠道。
此外,服務外包園還助企融資能力提高,多渠道幫助企業融資,組織企業參加培訓,提高企業對資本市場認知能力。
打造智慧園區,壯大服務外包產業集群
服務外包產業具有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等優點,代表著新興信息技術和服務經濟的發展方向,也因此在大慶經濟轉型過程中,在轉方式、調結構的探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8年,外包產業園將結合園區產業發展實際,進行充分調研摸清家底,聘請專業研究機構進行產業規劃,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和重點發展領域;協助大慶市政府制定服務外包產業扶持政策,針對企業融資、人才培養引進、市場開拓、運營成本等方面研究制定操作性強、扶持力度大的產業扶持政策。將充分利用國家級外包示范園區、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孵化器的優勢,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服務水平,降低企業在房租、電力、網絡等方面成本,搭建軟件開發、測試、評估、人才培訓、業務外包等共享平臺,提升服務外包產業集中度,以金橋、華拓等龍頭企業為引領,促進數據處理、金融外包、云服務、石油化工外包、物聯網企業實現跨界協作,實現產業與產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有效支撐,促進大慶在ITO、BPO、KPO(知識流程外包)合理配置,提高產業層次水平和產業集群的形成。
全力打造智慧園區,建設園區辦公信息智能管理系統,將辦公OA、房屋租賃、智能電表、收費、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整合,通過接入網銀、微信、支付寶、自助繳費機等多種形式實行智能化收費,打造智能化信息、人才、服務共享平臺。
在發揮創新創業孵化功能的基礎上,外包園將繼續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園區將重點建設服務外包網絡數據、人才培訓、路演中心、創新創業技術服務支撐平臺及虛擬化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