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現狀
隨著世界經濟復蘇向好,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新動能逐步顯現,各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持續釋放,金融服務外包政策體系也進一步完善,中國金融服務外包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得到大力推進。
在廣泛的領域里面,特別是在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這樣的戰略中,將有服務外包的鼎力支撐。現在開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對客戶需求進行科學分析。
據初步調查,五年前,依靠傳統經驗提供服務的占70%以上,而目前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提供服務的占70%以上。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嘗試將一些業務如金融衍生品、設計的研發、金融數據分析等業務,委托給外部供應商。有利于金融企業補齊短板,打造長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有利于開拓市場、擴大銷售,也有利于合理配置金融資產、降低區域風險。
市場容量
雖然我國金融服務外包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未來潛力十分巨大。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深化,金融業競爭日益加劇,都將帶來金融外包的發展。2017年服務進出口總額46991.1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出口15406.8億元,進口31584.3億元;服務逆差16177.4億元,與2016年基本持平。其中,中西部地區服務進出口合計6575.7億元,增長8%,高于全國增速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速達23.5%。東部沿海11個省市服務進出口合計39986.8億元,占全國比重85.9%。
其中上海、北京和廣東服務進出口額分別為10200.5億元、9677.5億元和8316億元,居全國前三位。服務進出口平穩較快發展,貿易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特征逐步顯現。我國服務進出口規模有望連續4年保持全球第二位。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5369.8億元,同比增長14.7%。
隨著我國制造能力向生產性服務能力的逐步擴展,專業服務領域競爭力的逐步提升,2017年知識流程外包(KPO)發展迅猛,特別是國際業務領域,增長約18%,均超過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7個百分點以上。增長主要得益于知識產權外包服務、管理咨詢服務、數據分析服務、工業設計外包及醫藥研發服務。2017年ITO、BPO、KPO業務執行額分別為618.5億美元、235.7億美元、407.2億美元,業務結構由2016年的53:16:31調整為49:19:32。
《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企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服務外包比重明顯提升。
市場格局
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可能推動金融服務外包產業的戰略調整,金融 外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人民銀行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開展金融外包。
近些年 金融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金融改革創新也為金融外包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遇 ,與此同時,加強規范和防范風險不能忽視。
金融業的發展為金融業外包服務發展提供了機會,金融科技的創新為金融外包打開了廣闊的空間,云計算、物聯網、移動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為服務外包提供新一輪發展的支持和動力。金融產品的創新為金融外包帶來了更大的需求。
前景預測
從我國大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分支機構數量和地域分布變化看,無論是以金融服務外包為主業的公司,還是兼營金融服務外包的企業;無論是以在岸外包為主的外包公司,還是以離岸外包為主的外包公司,雖然設立時間普遍不到10年,但網點鋪設速度較快,不僅在國內重點城市廣泛布點,而且在發包方最集中的歐美和日韓等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如華拓數碼、東南融通、文思創新、軟通動力等,在國內的沿海發達城市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設有分支機構。
當前全球金融信息服務業的市場規模近2000億美元,中國金融信息服務市場規模占全球市場規模的比重不足5%,中國的領先企業與世界領先企業之間的差距也非常大。2011年,中國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約為120億元;2013年,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約為210億元左右。預計未來幾年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在22%-30%,到2018年我國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約795億元。
中國的金融信息服務現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年均增速超過50%,預計2020年產業規模將達1000億元。2003年到2010(中國)以金融信息終端為主的金融媒體和金融市場數據服務它的復合增長率達到30%,2016年金融信息服務市場整體產業收入超過500億元。未來金融信息服務業到2020年預計能夠達到1000億元。
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在金融業當中的價值轉化率不斷提高,第三方服務的介入和共同參與,對于整個金融業價值鏈的 形成和實現變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提供了技術手段,而且使跨境交付有了比較便利的技術條件。對外開放深化,為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潛力巨大。
近年來,我國金融服務外包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也不斷優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強,出現七個趨勢。
第一,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技術已成為金融提高競爭力的一個手段。
第二,我國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離岸外包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持續增強。
第三,高端金融服務外包占比持續上升,高端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第四,金融服務外包生態鏈正在形成,由傳統單打一的業務分離制供給向跨界整合、集成式供給延伸。
第五,從標準化模塊式供給向個性化定制式供給發展。
第六,從經驗服務供給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供給轉變。
第七,我國金融服務外包環境逐步改善,合作共贏已經成為基本的價值取向。
一、2015-2017年我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市場規模
圖表:2015-2017年中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2015年我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72.01億美元,到2017年增長至113.8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
二、2015-2017年我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發展分析
1、國家政策支持,市場發展空間大
政府部門支持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將非核心業務外包。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就業率,而且可以加快國家經濟結構的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型,提高我國服務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國家服務產業的整體發展。目前,上海、深圳、北京等金融發達的城市紛紛建立金融服務中心基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均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發展。
我國消費信貸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帶動金融服務外包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增速保持在20%左右,增速較快,據艾瑞咨詢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消費信貸規模依然將維持19.5%的復合增長率,預計2019年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將達到37.4萬億元。未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等新興金融產業的發展,金融機構競爭加劇,刺激服務外包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同時降低成本,以信息化與技術化帶動金融服務外包業的發展。
2、行業競爭加劇,優質數據資源向優質服務商聚集
隨著我國消費金融業的迅速發展,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迅速上漲,市場競爭加劇。目前,市場上主要從事金融服務外包的公司較多,部分公司更專注于提供職場、物理坐席,部分公司更專注于金融外包業務,優質服務商能夠為金融機構創造更大價值,從而聚集更多優質數據資源。
三、2015-2017年中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分析
1、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呈現金字塔結構。目前,我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主要有三種類型:
①國際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如:埃森哲、HP、IBM、FDC、TCS、凱捷、Unisys、Infosys、Wipro、塔塔、薩蒂揚等;
②本土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如萬國數據、華道數據、銀聯數據、文思創新、浙大網新、東軟、博彥科技、中軟國際、海輝軟件、軟通動力、東南融通、中訊軟件等;
③國內外金融機構的自建中心。由此形成了金字塔型結構,最上端以國際巨頭為主,中間層次則以中國本土企業為主,第三層次則是眾多的中小型國內企業為主。
2、跨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示范效應明顯。隨著外資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速度加快,將帶來國際服務提供商的跟進。跨國服務提供商通常具有很強的業務流程咨詢能力、IT系統實施能力,外包項目以涵蓋復雜環節的整體流程外包為主,發包商與接包商形成了長期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跨國服務提供商帶來了成熟的外包運營模式和管理理念,對本土服務商產生示范效應,提升了整體服務質量。
2003年11月,中國光大銀行將管理會計系統的開發外包給聯想IT服務,引進全球ERP市場占比最高的SAP公司產品,功能包括總賬、應收應付、資產管理、成本中心會計、內部訂單、利潤中心會計、薪資管理等,實現了財務流程標準化和成本管理。
2004年初,光大銀行又將信用卡外包給美國第一資訊公司,服務內容包括:信用卡機具維護、市場營銷策劃、個人資信調查、制卡、人員招聘、培訓考核、透支催收等,開創了國內信用卡系統外包開發的先河。
3、本土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市場開拓能力增強。一方面,以文思創新、軟通動力、博朗軟件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明顯增強。
文思創新2011年第四季度大中華區主營業務凈營收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46.5%;來自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主營業務凈營收占公司總主營業務凈營收比例分別為36%、12.6%和3.3%。軟通動力國內業務占55%,海外業務占45%左右。他們依靠同歐美等跨國IT企業的合作,獲得了產品本地化、軟件測試等離岸業務,從而獲得更多的歐美離岸外包機會。
從企業文化、語言能力、服務交付標準等各個方面,積極同歐美市場對接,正獲得越來越多的歐美金融機構認可。從市場前景來看,美國企業傾向多國外包的動機,為中國供應商進軍歐美市場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以華道數據、萬國數據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通過專注國內市場不斷充實自身的競爭優勢。這類供應商長期同國內金融機構保持良好合作,建立了牢固的地位與影響力。
在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將逐漸開拓海外市場,支撐企業新的成長。萬國數據是國內起步最早、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專業化服務公司,是中國災難恢復服務外包的領軍企業。
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地運營管理多個數據中心,開創了國內銀行、證券、保險外包服務先例。2007年,萬國數據將市場擴展到港澳、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發展離岸數據中心業務。
4、金融外包價值鏈不斷攀升。我國金融外包企業逐漸拓展價值鏈高端業務。如中訊軟件公司通過長期承接日本大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外包業務,由簡單編碼逐步擴展到需求分析、概要設計、系統維護領域,并形成了面向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性的解決方案。一些金融服務提供商已經逐步通過服務創新提高附加值,主要表現在擁有更先進的服務理念、更多元化的服務模式、更強的交付能力,以及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咨詢業務。從技術等級來看,目前國內共有1719家軟件與外包企業獲得CMM/CMMI認證,僅次于美國,是印度獲得認證企業總數的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