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客服愈發成為企業形象的代言、品牌美譽的前臺
網購電子產品不會用,問客服;商品壞了要維修,找客服;發現貨不對版要維權,首詢客服……在互聯網時代,客服成了許多消費者尋求幫助的重要選擇,甚至是聯系商家的唯一渠道。可以說,客服愈發成為企業形象的代言、品牌美譽的前臺。
然而,最近媒體曝光一些互聯網客服禮貌背后的忽悠亂象,引發網友吐槽與熱議。有的巧舌如簧向顧客保證質量您放心,卻連實物都沒見過;有的不解決問題,就會打太極反復說盡快處理;還有的號稱24小時客服,實際是12個值班客服應付百萬訂單量……溫柔地推三阻四,禮貌地忽悠、甩鍋,客服反而成了客戶滿意度的隔板、維權路上的關卡、消費投訴的新靶。有網友評價,不解決問題的客服,就是企業花錢買擺設。
造成客服亂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許多企業將客服中心視為成本部門??头捌浔澈蟮呐嘤?、管理、流程協調,成本投入越來越高。有公司測算,一個客戶打了5分鐘的投訴電話,企業就花出9塊錢。因此,客服外包或者部分外包成為多數互聯網企業的趨勢性選擇。然而,外包節省了成本,卻會產生發包方與承包方協調不通暢、發包方賦予承包方處理權限不高、業務人員能力參差不齊等弊端,很容易造成投訴響應慢、問題解決效率低、用戶體驗差等問題。在樂清女子滴滴打車遇害事件中,滴滴外包客服備受詬病,便是例證。
進一步說,無論是自建還是外包,客服好不好歸根到底反映著企業的價值觀:是服務消費者,還是唯利是圖?客服以服務用戶為本位,就會想用戶之所想,急用戶之所急,專注于回答用戶咨詢、解決用戶投訴、安撫用戶情緒,以此來提升用戶體驗,樹立企業在用戶心中美好形象;若以服務企業為本位,就容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小事不鬧大,不給企業找事,就可以不管它。問題沒有變成麻煩,客服貌似贏了當下,但企業卻輸了未來,外包公司也背上罵名。要想三贏,企業就必須讓客服回歸服務用戶的本位。
實際上,客服體系不是企業的成本包袱,而是企業的寶貴資產。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從賣產品轉戰到賣服務、賣口碑。一項調查表明,75%的消費者會因對客服不滿意而放棄購買行為??梢?,客服滿意度實實在在影響著產品購買率,不忽視任何一個環節的用戶體驗,企業發展才有好前景。另一方面,客服能夠聽到用戶真實需求,從投訴中掌握用戶的痛點、堵點,這些都是企業產品升級創新、市場戰略調整的重要參照物。善用客服,就能催生出新的增量市場,促使其成本屬性向利潤屬性轉變。
面向未來,智能客服會逐漸替代部分客服功能,但不變的是對客戶需求的洞察把握、對服務品質的永恒追求。當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打造呼叫(客服)中心之都,做好引導規范、監督管理,不僅能夠成為打造客服產業標準的高地,還可能因為占據大量用戶需求、痛點數據而成為各個行業轉型升級的策源地。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客服將成為各個行業做大做強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