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高交會的最大熱點是什么?深圳市市長許勤曾說,物聯網是今年最大的熱點。但是物聯網到底是什么?南都記者現場發現,由于專業性太強,觀眾看得“一頭霧水”,表示太深奧、看了一圈仍看不懂。
但這并不妨礙業界對物聯網的熱情。本屆高交會上,各種類型的物聯網展臺超過了10個,關于物聯網的專題論壇也有三四個,來自企業界、學術界以及中國的政府官員,都對這個話題予以關注。有預測認為,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
相關概念仍莫衷一是
“讓沒有生命的東西,都能與網絡連接,成為一個‘物物皆聯網’的世界”
物聯網到底是什么?在現場的專家列出一長串的數字,舉出一大堆的概念時,你會覺得“云里霧里”。實際上,現場展臺對這個概念似乎也難以說清楚,文字、圖片看了之后,仍難以理解。即便詢問工作人員,似乎也對這個概念模糊不清。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場關于物聯網的專業論壇上,專家對于物聯網的確切概念、通俗說法似乎也沒有一個共識。“物聯網其實是個老式新概念”,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表示,他認為,從錢學森研究傳感技術時,就已經是在研究物聯網。而科學的解釋認為,物聯網是數字化向智能化的提升,是把以前輸入性的數字概念變成智能。
南都記者綜合了多方說法發現,通俗解釋認為,物聯網是一種傳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結合應用,讓沒有生命和感知能力的“物”,變成了有感知能力、能做出反應的智能化的物品,再通過互聯網技術加以連接應用。“讓世界的每一個沒有生命的物體,都能像人一樣,有神經末梢,有感知能力,有相應的反應”,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葉甜春表示。
專家認為,信息化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將世界連成了一個網絡。但是下一代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是什么?不只是云計算,也不只是無限大的網絡,而是讓沒有生命的任何東西,都能與網絡連接,成為一個“物物皆聯網”的物聯網世界。
產品和商業模式闕如
“自己展出的網絡信息系統,到底屬不屬于物聯網?自己也不清楚”
也有行業人士舉例稱,比如我們經常使用的乘車卡,還有買火車票時要刷身份證,一刷身份證各種信息就會顯示,這其實就是一種感應技術,而每個物體都具備了這樣的功能,再用網絡技術在云端進行“匯集”,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智能許多。
南都記者注意到,目前現場展示的都是相關的展板介紹、文字、圖片等資料說明,但是實實在在的應用產品卻并沒有擺出來。有現場工作人員甚至表示,這個概念好像都在提,但自己展出的比如網絡信息系統,到底屬不屬于物聯網?自己也不清楚。“反正公司領導說讓來,就來了,我自己確實不知道”。
昨日下午的中國新型工業化發展論壇上則提出,《2011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藍皮書》面臨著7大挑戰,其中一個挑戰就是當前物聯網并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這意味著它未來會朝著什么方向走、會出什么具體實現的產品等等,都還是個未知數。
應幫助觀眾理解概念
“這樣一種令人‘蒙查查’的展示,其實最后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而業界對物聯網技術普遍看好。在新型工業化論壇上,有專家表示,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的規模,全球的規模則接近3500億美元。在近3-5年內,物聯網技術將在全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但也有專家提醒,要警惕物聯網“炒作”現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表示,當前物聯網領域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長遠戰略需要布局,產業鏈基礎薄弱,少數地方還存在著物聯網炒作現象。他認為,國家應進行科學的布局,引導物聯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李力則指出,中國物聯網的發展要避免概念的炒作,避免成為圈錢圈地的工具,要擠掉行業發展的水分。
而對于普通百姓來說,物聯網仍然是個“謎”。“也許又是一個概念吧,看不懂,我覺得也不需要看懂”,來自新疆的張小姐在一家展示物聯網平臺的深圳公司展臺前站了不到一分鐘就走了。但她建議,物聯網這個概念雖然高深莫測,但高交會的展覽形式應該多樣化幫助觀眾理解,這樣一種令人“蒙查查”的展示,其實最后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本版采寫:
南都記者劉凡 見習記者王睦廣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