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2010/02/02
精彩觀點 寶山區必須抓住自身優勢,堅定地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著力推動產業升級,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海市寶山區委書記 呂民元
企業要想實現調整產業結構的成功,必須抓住產業發展動向,引領潮流,想在別人的前面,走在別人的前面。
———上海國際鋼鐵服務業中心董事長 黃見波
冬日的陽光灑在草坪上,高大的除塵塔作為工業時代的符號矗立在水塘邊,水面一層薄冰,蘆葦輕輕搖曳著。在這片廢舊鋼鐵為背景的舞臺前,一個特殊的樂隊似乎正在“演奏”,彈吉他的、敲架子鼓的、拉大提琴的……有趣的是,這些演員全部是廢舊鋼鐵“變身”的鋼雕———這里既是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又是后工業生態景觀公園,這個鋼鐵藝術世界讓游客流連忘返。 “這里原來是上海鐵合金廠,過去是耗能大戶、污染大戶,每年消耗1億度電,占上海市用電量的二百分之一,年排塵量3000噸,占上海市的七分之一。”上海市寶山區商務委員會副主任高虹軍說,“寶山區引入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改造老廠房,入駐園區企業的主要為展示交易、研發設計、商務辦公、工業旅游、科普培訓5大類,預計年產值100億元,是鐵合金廠時期的12.5倍。2009中國國際節能環保論壇就選在這里舉行。” 鐵合金廠的“轉身”是寶山區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范本。 寶山區地處上海市北翼,位于長江三角洲東北角前沿、黃浦江與長江匯合處。作為國家重要的鋼鐵制造基地和港口,寶山區的產業結構一直偏重。 2002年寶山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6:49.4:49.0。同時,區域工業用能及區域內固體廢棄物排放數量偏高。54歲的出租車司機常學忠告訴記者,“過去寶山區污染很重,尤其是鐵合金廠上料時黃煙滾滾,老百姓說,住在寶山區,每天要吃二兩土。” “轉型的根本出路在于結構調整。”寶山區委書記呂民元深有感觸地說,“寶山區結構調整的緊迫感更強,我們必須抓住自身優勢,堅定地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著力推動產業升級,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整體經濟實力。” 從鋼鐵產業突圍,向綠色經濟轉型。區委、區政府在做強先進制造業的同時做大現代服務業,寶山經濟悄然變化著————“由重變輕”、“由短變長”、“由黑變綠”、“由硬變軟”。他們下決心關停并轉了400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的企業,占全區企業統計總數的四分之一。2007年,寶山區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5:49.0:50.5;2008年第三產業的比重達到50.7%,第三產業的地位迅速提升;2009年全區實現增加值548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占比提高到54.6%,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達三分之二。 國際金融危機之“危”正是調結構、轉方式之“機”:2009年,寶山改建老廠房共投入使用面積263.62萬平方米,目前,正在改建面積144.6萬平方米,投資240萬元;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17億元,增長32%,其中80%投向第三產業。 作為著名的鋼城,寶山區依托寶鋼集團的優勢,積極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鋼鐵服務業,這是調結構的一個重要舉措。 走進上海國際鋼鐵服務業中心,記者發現在11萬平方米的范圍里,集聚著中鐵物資、舜業集團等300多家流通企業、鋼廠、研究院等鋼鐵企業以及鋼鐵配套單位。預計到2011年,這里將容納1500家以上企業,產生超過1000億元銷售額,提供2萬個以上就業機會。上海國際鋼鐵服務業中心董事長黃見波表示,中心的定位就是“創新服務模式,引領世界鋼鐵潮流”。 上海國際鋼鐵服務業中心的發展凸顯了寶山向鋼鐵服務業轉型的脈絡。據統計,目前上海6000多家鋼鐵服務企業中,有約2500家左右聚集在寶山區。此外,區內楊行工業園區和月浦工業園區也吸引了一大批與鋼鐵冶金延伸業相關的企業,這些都為打造鋼鐵服務業集聚區提供了強大的產業依托。同時,寶山區支持配合寶鋼、同濟、上海大學等企業和高校,加快鋼鐵業下游的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對于冶金固體廢棄物、氣體副產品等收集和利用技術加大投入,力求在鋼鐵產業循環利用上拔得頭籌。 盡管鋼鐵服務業已頗具規模,但寶山區干部群眾有個共識,產業結構要想徹底“由重變輕”、“由硬變軟”、“由黑變綠”,必須在服務業領域進一步拓展。 寶山區川路516號,上海共富園長三角服務外包基地已成為新的標志性建筑。“我們這里原本是亞聯汽修廠,你看,那邊的盤旋式車道就是痕跡。”上海德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經理王毅指著大樓說,“這邊原來停滿了報廢的車輛,居民經常投訴噪音污染,現在我們投入200萬元搞綠化和環境改善,周邊的居民都很歡迎。” 3年前,北京泰德標準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寶山區政府牽線下,以4000萬元收購汽修廠,接手后徹底改造,如今這幢大樓出租率已達到70%左右,入駐企業大多是IT服務業、呼叫服務、動漫設計企業,無污染、高效益是招商的門檻。“2009年大樓竣工,現在在談的企業比較多,下周我就要簽約一家新商戶。在上海,這是我們做的第一個老廠房改建項目,今年預計純利潤能達到250萬元,下一步,我們還想再做一個。” 雖是周末,滬太路4361號的上海市呼叫中心產業基地內仍是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忙著調試設備。上海工業房地產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物業經理常海勇告訴記者,一期建筑共有4層,單層有500個席位,目前已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簽訂合同,他們春節前就可以入駐園區。“我們這里原來是海寶玻璃廠,現在只保留了煙囪和水塔,我們用紅磚把它們重新裝扮起來。通過改造,老廠房重新切入新生的行業,吸納就業近6000人,預計今年能完成銷售額1.2億元。很快我們就要開始二期建設了。” 老建筑、老廠房,新產業、新生命。在寶山區,一個個精彩的“變身”故事正在上演:始建于1919年的上海第八棉紡織廠,變身為集研發中心、科研辦公、展館、都市休閑農莊、生態公園及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創意產業園;過去的幸福摩托車廠變成了時尚的“創邑·幸福灣”,目前已有40多家商戶入駐,成為集餐飲、娛樂、辦公為一體的創意產業園;上海合眾汽車零部件公司老廠房也正改造成上海國際工業設計中心,這里將成為國際化的設計產品信息發布、專利公布、專利轉讓等交易平臺…… 據了解,寶山區內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商務樓宇33幢,在建項目27個;總建筑面積約179萬平方米,已入駐企業1526家。 “調整產業結構,要發揮寶山的優勢。”上海市寶山區委常委、副區長夏雨分析說,“寶山有五個最:其一,寶山是上海市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最需要轉型的一個區;其二,寶山建設用地的比例是上海最高的,為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供了空間;其三,寶山是上海郊區軌道交通最密集的區,有利于產業一體化布局;其四,寶山是上海郊區距中心城區最近的,成為生態宜居的地方最有條件;其五,寶山還是上海岸線最豐富的區,利于沿江開發。”所以寶山區提出“做好綠的文章,做好住的文章,做好水的文章,做好軌的文章”,加大環保投入,加快推進城市化,加速推進水上旅游,圍繞軌道站點做大服務業。 寶山區委書記呂民元說,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寶山區的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速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公共綠地每年以200多公頃的數量在增長,空氣質量優良率也從原來的75%左右上升到90%。下一步,要更加迅速、有效地推動寶山區調結構、促轉型工作。
經濟日報
標簽:鹽城 江西 欽州 鹽城 三明 百色 鞍山 四平
上一篇:未來經濟新格局,就是這四類“動物”大角逐
下一篇:當客戶說再看看時,一招搞定他!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