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寒門,卻用11年的時間締造出3個市值超過百億的上市公司。如果說攜程和如家讓他實現了財富自由,那么漢庭則真正成就了他,讓他作為一生的使命繼續前行,他就是“創業教父”季琦。
1966年,季琦出生在江蘇如東,祖上三代都是守著一畝三分地,靠天吃飯。季琦父母每天起早貪黑,年復一年在農田里種地、收割、到集市上賣錢,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蹦出個大學生。
季琦確實很爭氣,每次考試都雷打不動穩定在全校前三。
1985年,他順利被上海交大工程力學系錄取。不過到了上海,季琦發現這個讓他魂牽夢繞的大城市并不友好,周圍記很多同學瞧不起他這個農村來的窮小子,因為他不會說上海話。
使勁學了一年上海話還是沒有學會,季琦很生氣,干脆自暴自棄,成天泡在圖書館消磨時間。四年下來,他讀了哲學、歷史、文學、傳記等近400本書,楞是把自己從一個理工男變成了柔腸寸斷的詩人。4四年后還不解恨,于是繼續在機械工程系就讀機器人專業的研究生。
1992年畢業后,季琦突然想出國“班上混得最差的都出去了,不出國讓人看不起”于是他找人借了1萬美元跑到了美國。
照理講,當時的美國很不錯,空氣清新,生活質量高,沒錢還可享受每月500美元的低保,但是季琦卻很郁悶,因為他的碩士文憑沒人承認,根本找不到正兒八經的工作,只有涮盤子、洗廁所的份。
不過,盤子刷得再好也只能住地下室,一個月剩不下幾十美元。到了1995年春節,季琦實在熬不下去了,他決定打死也要回國。
等季琦回國才發現,美國的盤子沒有白刷,遠來的和尚好念經,周圍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喝過洋墨水,是有錢人。
第二天,季琦就接到中化英華的王總打來電話,約他加入中化英華“職位是華東區的總經理”,額外還給了10萬元的啟動資金。
季琦利用那10萬元在岳陽路320號中科院研究所租了一間不足40平米的辦公室,招了5個業務員,開始做智能大樓業務。短短兩年不到,團隊規模就擴大到100多人,當初的10萬元也已經翻了30倍。
不過2年后,總公司轉型進軍醫藥行業,季琦心里不爽,干脆辭職,自己于1997年9月成立了一家叫協成的公司,還是做智能大樓。
半年后,公司逐漸走向正規,季琦開始將業務拓展到綜合布線、系統集成,再到軟件開發,甚至還跟甲骨文等國際大公司合作。
1998年3月,季琦第一次見到梁建章,那時的梁建章是甲骨文中國區咨詢總監,一聊,兩人都是交大校友,一來二去就成了哥們,經常一起出去喝酒。
1999年3月的一天,季琦組了一個飯局,在上海徐家匯附近的一家小餐館,中間有梁建章、沈南鵬等十幾個校友。
席間,大家侃侃而談,話題從互聯網、互聯網經濟到美國的網絡公司,中國的網絡現狀,再到納斯達克和IPO,最后還談到了創業。十幾個人喝到了晚上12點多才做鳥獸散。
第二天晚上,其中的三位又走在一起,繼續討論,他們分別是頭比常人稍大的梁建章、梳著大背頭的沈南鵬以及留著平頭的季琦。
季琦聊起在美國見識過的互聯網,梁建章接過話題“做旅游網站怎么樣?看這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后旅游肯定能火!”當時沈南鵬剛從德意志銀行辭職出來,掏個百八十萬沒有問題。
1999年4月,三個人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精通飯店管理的范敏請了過來,正式組成“攜程四君子”。四個人在徐家匯教堂南側的氣象大樓17層租了一個200平米的辦公室,成立了攜程旅行網,季琦任總裁,梁建章任首席執行官,沈南鵬任董事長,范敏任執行副總裁。
最開始,攜程的模式很單一,就是純粹的賣機票。上線3個月,發現根本比不過專門的機票代理公司。隨后,又折騰賣旅游景點的門票,不過優惠力度不大,在網上購票的寥寥無幾。
最后實在沒轍了,就把酒店預訂搬了上去。沒有想到,酒店在線預訂大火,短短3個月,預訂酒店的用戶就達到15萬。
2001年9月的一天,季琦在網上瀏覽關于攜程的消息,偶然看見一位網友發的帖子,“攜程什么都好,就是預定賓館的價格太貴了。”一點進去,發現下面的留言都是清一色的點贊。
季琦頓時冒出一身冷汗,“可是大問題啊!”接下來的一個月,他帶著一個本子、一把尺子還有一個老式的佳能膠卷相機神秘的消失了。
干什么去了?原來季琦睡遍了全上海錦江之星等所有經濟型的連鎖酒店,每個酒店的房價多少、多少間房、床有多寬、門有多高,都摸清了。他還跟每個酒店的大堂經理、服務人員都聊個遍,也把房客資料和估算成本都記錄下來。
經過回歸分析,季琦發現客房入住率高的酒店一般都是普通工薪階層,一天吃住維持在300元以里,住宿要求也不高,干凈舒適就可以。
于是,2000年,季琦決定再搞一個連鎖的經濟型酒店“把旅游業和酒店業相結合”,沈南鵬舉雙手歡迎。當年3月,如家酒店誕生,季琦從攜程總裁變成了如家的CEO,沈南鵬擔任聯席董事長。
由于如家的房價比很多三星級酒店的價格還要低10%-15%,加上攜程網龐大的訂房網絡和融資能力,半年不到,如家的利潤率就穩定在了20%。
也是在這一年,攜程網的營業額突破了10億,四海之內無對手,再加上如家燒起的二把火,很快就走上了上市之路。
2003年12月9日,“四君子”隨攜程赴美上市,這也是國內第一家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旅游企業。
不過此后后,季琦做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決定“離開如家”。為什么?因為他想靜靜,攜程四君子故事已成昨日黃花。
兩天后的2005年8月,季琦攜“漢庭”品牌強勢歸來。在休息的兩年中,他發現了一些比如家定位稍微高一些的酒店“只做經濟型還遠遠不夠”。
跟如家“干凈、經濟、溫馨”的特點相比,漢庭則更加趨向于“現代、舒適、超值”,服務對象對準最有發展潛力的中產階級。這一次,季琦的信心更足“攜程、如家不都成功了嘛!”
的確,在漢庭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10月,如家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而且作為中國酒店業海外上市的第一股。
此后,國內的經濟型連鎖酒店正在風口,季琦突出重圍的方案就是迅速擴張。不過隨后的結果卻事倍功半,漢庭走向了誤區。
第一個誤區就是不切實際的瘋狂收購。2005年11月,季琦開始急著擴大規模,收購很多設施并不完善的小連鎖酒店,有的甚至只有三四家,租期只有三、四年,酒店經營剛剛有所起色,業主就要威脅漲房租。
第二個誤區就是盲目進駐三四線城市。由于義烏等三四線城市消費水平不高,房費始終在200元附近上不去,但是房租卻一分錢也降不下來。更有甚者,在廣西桂林等城市,漢庭開了3個月就停業,幾百萬資金白白扔了。
第三個誤區就是頻繁換將。由于一心想著擴張再擴張,資金根本跟不上,季琦就換CFO,一年換了三個,搞得內部人心惶惶。
最初的兩年,漢庭一直重復著這樣的錯誤。直到2009年4月,季琦見到了世界酒店大師保羅·杜布呂。老先生一語中的“規模不重要,質量最重要”,季琦如夢初醒,他決定改變套路。
首先是壯志斷臂。季琦決定關掉了所有賠本的漢庭,在全國簽退了20個物業合同,有的退錢,有的轉加盟店。
其次是做酒店內部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配備現代化的衛浴系統、便捷的商旅配套和舒適的酒店環境,實現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
最后是推出十大免費項目,包括商務區電腦、打印復印傳真、寬帶上網、大堂茶水咖啡、房間閱讀書籍等,為商務人士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務。
“成功和失敗就在一念之間”,轉型后的漢庭很快迎來了大爆發,短短半年時間,盈利就超過了1億元。
一年后的2010年3月26日,季琦帶著漢庭再次登錄納斯達克。那是他五年內第三次去納斯達克敲鐘,當時攜程的市值翻了20倍,四年前上市的如家市值翻了3倍,那年季琦44歲。
2012年,季琦將漢庭酒店集團正式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除了旗下的漢庭、全季、星程、海友,他又推出了高端的禧玥酒店“把華住做到全球酒店業的前三名。”
有人問季琦:"連續創業,有沒有想過休息一下?"季琦的回答是“未來的路還很長,漢庭將是我一輩子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