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認為“談錢可恥”嗎?
2、誠實點,問問自己,你覺得這一生,能夠獲得財富自由嗎?
關于階層固化、財富分化的話題幾乎成了一個循環爆點,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被各種各樣的文章刷屏,而其中最集中的觀點就是——財富分化嚴重,階層嚴重固化,沒趕上車的人,再無出頭之日。
但泰普勒卻以自己的財富觀以及觀察和訪問其他富豪們獲得的經驗和思維,告訴我們關于普通人獲得財富的秘密。
在他的《財富的理想國》書中,法則有117條,既有關于財富的認知和思維,也有關于如何獲取財富的建議和步驟,受限于篇幅,我們不講“術”,只講“道”。
其實,泰普勒自己也承認,那些財富思維的升級,那些“道”的層面才更加重要。
1、財富,人人可得
財富最可愛的地方,就是不歧視任何人。
他不會在乎你的國籍、民族、膚色,也不會在乎你現在在什么階層,只要擁有足夠的意愿和科學專業的知識,財富便會向你招手。
很多人都認為,財富受限于一個人的成長和生活環境,“只有你們那些富人才會說賺錢容易!”但無數的富人不都是白手起家,成為天之驕子的嗎?
還有人會說:“他們是剛剛趕上了風口,運氣好而已!”
但全世界那么多人,為什么老天偏偏就把餡餅掉在了他們身上呢?
財富就在那里,只不過有人找到了正確的路,而有些人卻背道而馳。
就像巴菲特說的:“如果你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即使是奔跑也一樣無用?!?/SPAN>
所以,獲得財富的第一條法則,就是要拋開對于財富的偏見,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它。
財富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財富的主人。
2、談錢,并不可恥
關于財富的另一個偏見,便是以談錢為恥。
在《窮爸爸富爸爸》中,那個已經獲得博士學位,卻依然深陷財務危機的窮爸爸,總是告訴孩子們:“錢沒那么重要,我并不希望有那么多錢。”
但,真的是那樣嗎?
如果錢不重要,他對錢無所謂,又怎么會每天垂頭喪氣地為各種賬單發愁呢?
我們從小就在接受一種傳統的教育,“不要鉆進錢眼里”,好好學習,做好眼前的事,錢自然回來。
這句話當然沒錯,但這并不代表,腦子里要將錢認定為罪惡的東西。
談錢并不可恥,我們希望獲得更多的錢,不代表世俗與金錢至上,相反,正因為我們覺得錢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生活所需品,所以,才要想方設法地通過多賺錢,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3、心向財富,才能獲得財富
《秘密》中提出的吸引力法則,同樣適用于財富。
只要你足夠想要,就能獲得它。
富人與窮人,對于獲得財富的最大區別是:
富人說:“我可以試試看?!?/SPAN>
窮人說:“哦,我可能做不到?!?/SPAN>
富人在面對財富機會時,想的是我應該怎么做,才能獲得財富;窮人在面對財富機會時,卻總是說或許我不適合這件事,它太難了。
想得到一樣東西,就要盡全力去接近它。
如果連接近它的勇氣都沒有,又何談能夠順利地得到它呢?
4、賺錢永遠不嫌晚
窮人總是自己給自己設置各種路障,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風險、風險、風險,但卻絲毫不去理會蘊藏在風險中的機會。
永遠不要說,已經晚了。
對于賺錢這件事,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肯德基創始人,桑德斯“老爺爺”,在創立肯德基的時候,還是一個66歲,每個月領取100美元養老金的退休老人,但是憑借著他對于財富的不懈追求和敏銳的商業嗅覺,靠著他的配方和壓力鍋,建成了世界級炸雞連鎖店肯德基。
他用一只雞,改變了人類的飲食世界。
他在總結自己的成功時說了兩句話:“66歲再創業也不晚,坦然面對第1009次失敗?!?/FONT>
5、誰都可以成為有錢人——你需要的只是努力
扔掉窮人思維,非常重要,但這僅僅是第一步。
獲得財富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對于那些已經掌握財富規律的人。
所謂的“財富規律”就是——知識。
去看看所有的投資大師,幾乎每一個人都是知識狂人,無論是金融、會計、法律,還是社會、政治、經濟,他們都要孜孜不倦地吸收,因為所有的知識都可以為了后續的財富獲取所用。
而,這些知識的獲取,絕非一朝一夕。
巴菲特曾說:“風險來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SPAN>
就像我們的散戶買股票,最常見的就是牛市一來,一哄而上,結果成功抄頂,一路下跌,最開始還寄希望于反彈,慢慢地虧損越來越大,幾乎夭折,于是干脆關上電腦裝死。
當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便不知道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獲取財富,讓知識來幫我們賺錢,而不是靠著人云亦云,拼拼運氣。
懶惰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富人。
因為獲得財富的方法很簡單,但掌握這些方法和知識卻絕對是一件件的麻煩事,懶人最怕麻煩。
誰都可以成為有錢人——你需要的只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