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
維權案例:
兩年前,消費者顧女士在一家通信公司辦理了寬帶、座機、手機捆綁在一起的家庭套餐,交費840元。
去年8月到期后,該通信公司未通知顧女士,繼續收取了兩個月費用。
顧女士通過查詢明細發現,該通信公司擅自開通了兩項訂制業務,每月分別收取12元和8元。顧女士從來沒有辦理這兩項業務,也沒有使用過,隨后她向工商12315投訴舉報中心投訴,要求通信公司退回多收取的費用。
經12315投訴舉報中心工作人員調查,顧女士訂制的兩項業務都是通過電話營銷方式開通的,有雙方的錄音電話為證。但消費者理解為免費試用,試用期為一個月,超過試用期會自行取消,造成此消費糾紛。
工商說法:
根據《遼寧省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定》相關規定,經營者未盡告知義務或者告知錯誤,導致消費者誤購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退貨、換貨或者退還服務費用;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本案中,通信企業的電話營銷基本是人工電話銷售,營銷人員用一套營銷話術對消費者進行誘導,避重就輕,打法律擦邊球,營銷人員先是向消費者推薦業務時,以免費試用來吸引消費者,待消費者同意試用后,再告訴消費者試用期為一個月,超過試用期如果不自行取消,將按月收取費用,而大多數消費者只注重營銷人員前面所說的“免費試用”,對于后面的補充說明并不在意,并誤以為試用期過后會自行取消,最后導致誤訂業務,損失話費。
處理結果:
12315投訴舉報中心工作人員認為,顧女士在訂制業務試用期一個月后都未使用,通信公司在營銷方式上,有涉嫌誤導消費嫌疑,經調解,通訊公司將顧女士訂制的業務予以取消,并同意返還收取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