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擾電話侵擾著市民的正常生活;詐騙電話讓不少人上當受騙。安徽商報自推出“斬斷騷擾電話利益鏈”系列報道以來,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7月17日,“斬斷騷擾電話利益鏈”座談會在本報召開,會議齊聚公安、通信管理等職能部門,以及合肥市人大代表、律師等各界人士。大家共同為治理騷擾電話獻計獻策。
在瑞士還接到國內騷擾電話
49歲的忽偉平是合肥四十中知名英語教師、合肥市人大代表,她坦言,暑期,不少家長為孩子報學習培訓班。如此一來,很多教育營銷機構為搶客戶,要么群發騷擾短信、要么直接打來騷擾電話,令人不堪其擾。
平時,騷擾電話也不分場合地打擾著忽偉平的生活,“我平時開會的時候總是有電話打進來無法接聽,開完會后又不知道該不該回。課下,不管是備課時還是和學生談心時,總是被騷擾電話打斷,午間都沒有辦法休息好。最多的時候,我一天接到過16次。”座談會上,忽偉平大倒苦水,“最讓人生氣的是,去年,我去瑞士,竟然都會有國內的騷擾電話打過來,半夜都會被弄醒。”
座談會上,忽偉平對治理騷擾電話提出了建議:要加大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的打擊力度,加強對騷擾電話主要行業保險公司、地產、銀行、醫療的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追索個人信息泄露的機制。
上半年刑拘電信詐騙142人
座談會上,合肥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六大隊大隊長王克來稱,合肥市公安局今年以來針對打擊防范電信詐騙犯罪開展專項行動,防范效果比較好。
王克來介紹說,今年上半年,警方已刑拘電信詐騙142人,處理的人數同比提高很多,但與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案件雖然花了大量的精力還是沒有破獲,群眾的損失還沒能挽回。這主要是因為此類犯罪是非接觸性的,往往受害者在合肥,嫌疑人在外地甚至境外。“另外,現在網絡電信詐騙也是分成很多環節的,比如有專門賣銀行卡的人,有專門取款的人,有實施詐騙的人,這些人有的相互之間不直接聯系,想要斬斷整個犯罪鏈條難度很大。”王克來說出了警方辦案的無奈。
他還表示,在打擊偽基站專項行動中,警方收繳了45臺偽基站設備。“騷擾電話在一段時間內仍然很難杜絕,因為有市場有需求,而且它不像短信有內容,打騷擾電話的人是針對不特定的群體,接到騷擾電話的人也不愿意用法律維權,因為成本高,取證難。”王克來說。
上半年關停15家呼叫中心
現狀:無法自動鑒定
在騷擾電話中,很多是“400”開頭的號碼。在座談會上,省通信管理局電信管理處處長任冀湘說,“400”主要用于客戶服務,目前,我省已規范了省內運營商分配的“400”電話管理,對于外省的400號碼,也通知號碼所在地加強管理。
騷擾電話的另一種形式是普通號碼。對此,運營商無法簡單通過號碼判定,另一個問題在于,騷擾短信可以通過內容鑒別,但是騷擾電話是不可以的,并且也不能確定接聽方是否認為其是騷擾電話。“這是目前技術上最大的問題”。
效果:6月份投訴銳減
任冀湘表示,安徽省通信管理局3月25日就下發了《關于加強騷擾電話治理工作的意見》,實踐中,各運營商加強了對騷擾電話的監測,針對疑似騷擾電話進行碼號溯源,并找出了大量盲點和遺漏。
通過這些措施,上半年已累計關停呼叫中心15家、語音中繼1280條、400碼號68個以及其他語音中繼號碼2100個,6月份騷擾電話投訴比2014年12月減少60.6%。
難點:監管陷“無據之痛”
任冀湘介紹,目前,運營商已建立了監測系統。但是,因沒有法律依據來定義騷擾電話,同時用戶嫌麻煩也不進行舉報。運營商所采取的措施,就是通過技術手段發現“超頻”和“超短”電話,核查后進行限呼。
任冀湘透露,對于老百姓深惡痛絕的詐騙電話,目前,公安部門牽頭正在進行大力整治。今后,只要公安部門確定是詐騙電話,運營商就可以根據相關規定采取強制措施。
騷擾電話的關鍵是源頭,是買賣個人信息。怎樣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措施,特別是如何用法律去規范,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任冀湘還在會上提醒廣大市民,發現騷擾電話可撥打“12321”舉報,“你輸入的號碼會全部記錄下來,分配到相關單位核查”。
遇騷擾電話訴訟維權取證難
每個市民都可能是騷擾電話的受害者,但是有關騷擾電話的訴訟卻很少,“可能每天有很多騷擾電話,你的生活確實受到影響,可是這個影響到底造成了多大損失,很難認定。”
據了解,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騷擾電話確實違法,可是吳曉峰也說,這個規定比較抽象,而且如何界定居民接到的電話是不是屬于騷擾電話,還是很模糊的,“你可以通過通話內容去判斷,但舉證很難。”
騷擾電話背后可能還涉及到行政、刑事責任,比如非法買賣、獲取信息等。就拿買房舉例,買房后業主頻遭電話騷擾,如果想起訴,是去起訴開發商、銀行還是房管部門呢,到底誰賣了你的信息很難說。而且如果去訴訟,成本較高,很多人也就不會去做。
報道希冀推動法制進步
“騷擾電話看起來對個體人的傷害不大,但隨著它的泛濫,已經成了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座談會上,安徽商報常務副總編輯趙焰作總結發言時稱,很多市民致電安徽商報,表達對騷擾電話的不堪其煩,“順應民心,從客觀新聞角度去揭露一個本不該成社會痛疾的現象之黑洞,還市民生活本應有的清凈,讓信息時代的通信方式,回到信息溝通的原有框架上來,肅清市場亂象,這是我們報道的初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表示,“我們不妄想通過一篇報道,就能徹底肅清騷擾電話泛濫的亂象,”但至少這篇報道從認知角度,讓市民明白了騷擾電話的源頭;從客觀角度,剖析了亂象難治的癥結所在。“媒體的擔當,在于推動社會的進步。”他稱,本報系列報道揭出了相關職能部門監管時法治缺位的尷尬,希望這一系列報道能推動法制框架的完善。“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對抗一種‘社會病毒’的狂戾,但我們可以團結更多的力量去做這一件事,這也是一種社會問題的綜合治理。”趙焰稱,至少我們每個人可以從最細微處做起,在接到騷擾電話時,將號碼輸入到12321舉報平臺,不讓這一個擾民號碼繼續在黑暗下蔓延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