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關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講話精神,積極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我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的跨越發展。
大會圍繞世界機器人研究和應用重點領域以及智能社會創新發展,開展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搭建國際協同創新平臺,組織我國專家和國際同行研討機器人發展創新趨勢,明確機器人產業發展導向,探尋機器人革命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為我國制定機器人產業發展戰略、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決策參考,提升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聰明的小i
當您覺得家里不干凈時,跟角落里的掃地機說:“家里有點兒臟。”掃地機立刻開始運作。鉆進被窩前跟床頭燈打聲招呼“我該睡了。”它會自行熄滅……家用電器能夠聽懂“人話”,這樣過去只會出現了科幻電影里的場景,如今已不再是夢想。
不久前,全球領先的智能機器人技術提供和平臺運營商——小i機器人,正式發布了創新性的智能機器人云操作系統(iBotOS),這是一款能賦予硬件終端“智能交互”能力的操作系統。只要植入該系統,從單片機到人形機器,所有的硬件終端都能“華麗轉身”成為智能機器人,擁有一顆來自云端的“大腦”。
從機器人目前的應用來看,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機器人,這種比較常見,參觀一些大型的工廠時就能看到,汽車制造的很多環節用的就是這類機器人;而機器人應用的另一個領域,就是智能服務機器人,即通過給系統或者是硬件,加入一個會思考的“大腦”,讓它能夠理解人類的意思,幫助我們從事各種工作。智能服務機器人對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工程及自動推理等技術要求很高。
不可否認,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核心部分實際上是被日本、歐美國家掌握的,中國的技術水平明顯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但在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尤其在中文領域,我們的技術是完全原始創新的,中國是完全有可能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潮流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迎接智能機器人時代
我們可以從計算機的易用性發展來看,迄今已經經歷了兩次大的飛躍。第一次飛躍是指令語言的出現,第二次是GUI(圖形用戶界面)的出現,以Windows為代表的圖形用戶界面替代了計算機指令操作,操作的直觀性大大增加,使計算機的全面普及成為了現實。
隨著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計算機的易用性發展開始了第三次大的飛躍,即通過智能機器人的解析,以人類最自然的語言、行為來對計算機進行操作。這次飛躍,使計算機的使用達到了有史以來最符合人類自然習慣的新階段,也就是我們說的智能機器人時代。
智能機器人時代將是人類IT歷史上一個巨大顛覆。谷歌收購了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機械手臂、設計等領域有所專長的8家機器人公司及智能家居公司;Facebook新設立人工智能實驗室;IBM的沃森超級電腦開始開發深度學習(如癌癥研究);微軟將會在365的辦公系統里嵌入智能機器人交互技術;歐盟資助四年的RoboEarth試圖讓機器人共享信息并存儲它們的發現,幫助機器人建立起自己的互聯網和維基百科,全世界智能機器人產業已經進入了快速階段。
而在這個關鍵性階段中,中國是有很大機會的。
“智能”的中國機會
首先,從歷史發展來看,互聯網的出現中國與全球同步,我們在起步階段沒有落伍。
其次,通過語言、視線、手勢等行為對計算機進行操控,需要的是機器能讀懂理解這些行為。而行為是帶有極強的地域性,特別是語言,背后是一個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積累,中國人對于自己的語言的語義解析能力具有先天優勢。
舉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小i機器人做的招行信用卡微信,用戶在查余額時,用“老子還有多少錢”提問,就出現過大約250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您很難想象,一家母語非中文的企業如何讓自己的系統去理解這么復雜的自然語言。
第三方面,以小i為代表的中國智能機器人的產業化進程在全球是領先的。全球智能機器人領銜分析師TomAustin評價:有越來越多企業在做智能機器人技術,但實際應用方面,小i機器人實現的功能非常多,屬于最尖端,可排在國際前三。
發個短信到10086,自動回復的短信機器人,在中國,都是小i機器人提供的。在銀行的微信公眾賬號上面,您可以問您信用卡的額度,您的信用卡積分,而背后給您答案的那個機器人也是我們提供的,招商銀行每天有近
200萬的交互量,如果用人工來處理,最少需要3000人,而現在因為有了i小機器人,它只用了十來個人,95%的問題是由機器人回答的。去電商平臺購買產品,手機需要售后服務等等,后臺服務都是小i機器人。
另外,在實體機器人領域,小i已經推出了銀行專業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社區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掃地機器人等,機器人硬件可以是外國人提供的,但最核心的大腦由小i機器人來做。醫療上的微創手術機器人,教育類的考試機器人、學校導引機器人,家政類的護理機器人等等等等,只要把小i這個大腦植入進去的話,就可以讓機器變成“機器人”。
全球知名的咨詢公司Gardner表示:在全球智能機器人領域,有兩家代表最高水平。一個是IBM的WATSON,另外一個就是來自中國的小i機器人。Gartner把小i機器人定義為通用智能機器人平臺和架構的能力輸出方,未來可以對接任何應用,并向全球的CIO和CEO推薦小i機器人。
因此,未來的智能機器人產業,中國是有實力去拼一拼的,發揮產業優勢,將智能機器人技術應用到更多的領域,繼續保持中國在該領域的優勢地位。
相關鏈接:
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預測:到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總規模將達750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450億美元、服務機器人110億美元、特種機器人190億美元。他們還預測2018年度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將達到3500萬臺,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機器人領域最具潛力的增長點之一。
“我們應面對中國市場特點,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中小企業生產他們需要的機器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家蔡鶴皋說。
“機器人產業發展僅靠原始積累遠遠不夠,我們必須把資本的力量用足。”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先進制造處研究員劉進長說。
“服務機器人各國都在起步階段,且市場潛力巨大,正是中國人的大好機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小平說。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獨立地抓住這個機會并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必須整個生態系統的通力合作。”英特爾公司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倪健安說。
“中國機器人企業不能僅僅依靠自己滾動式發展,而要更加重視資源、技術整合,走出一條新路子。”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