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論壇(ctiforum.com)5月9日消息(編譯/老秦):如果市場營銷和客戶行為可以從數學模型中得到預測,那將是件好事,但事實并非如此。(或…我們今天沒有任何模型)??蛻舾鶕a品和服務給他們的感覺而花錢。這被稱為“情感購買”,理解它對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從企業的觀點來看,它涉及到“品牌親和力”或產品和服務讓購買者感受到的(例如,增強他們的信心,帶來溫暖的回憶,使他們感到優雅)。
今年早些時候,MBLM的《2017品牌親和力報告》對最吸引顧客的品牌進行了排名,這次關注的是那些落入所謂“千禧一代”(1982年后出生----譯者注)的年輕消費者。這項研究調查和分析了6000名消費者和54,000個美國、墨西哥和阿聯酋的品牌。不出所料,迪士尼榮登榜首。
“迪士尼與這個年齡段的人產生了共鳴,因為他們是和這個品牌一起長大的。它跟上了他們不斷變化的興趣,現在還包括了像《星球大戰》和《奇跡》這樣的熱門游戲。迪斯尼也是年輕家庭的中流砥柱,”MBLM管理合伙人馬里奧·納塔利利(Mario Natarelli)在一份聲明中說。“有趣的是,千禧一代的十大品牌中有5個是屬于媒體和娛樂行業,我們認為這反映了人們普遍的逃避現實的情緒,以及需要喘息消遣娛樂的機會。”
迪斯尼排名第一,隨后的九個品牌親和力領導者分別是亞馬遜、Netflix、蘋果、PlayStation、Target、雪佛蘭、Xbox、谷歌和YouTube。雖然企業的選擇隨著年齡、收入和性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MLBM報告的作者指出,消費者似乎強烈地與那些讓他們滿足自己需求的品牌聯系在一起。
“在美國,控制調整的能力似乎越來越受歡迎,”他們寫道。“觀看最受歡迎的節目或游戲是使我們的生活平靜和快樂(和相對廉價)的主要方式。我們可以控制并調整編程和頻率,以滿足我們的偏好。對于千禧一代來說尤其如此,在10個頂級品牌中,有5個在媒體和娛樂領域。”
有證據表明,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品牌的親和力正在消退。消費者不愿意為一個“正確的感覺”多花20%的錢。根據MLBM的報告,對于那些可以培養最親密親和力品牌的企業來說,將會獲得足夠的回報。
“親和力品牌有很強的商業意義,”報告的作者寫道。在過去的10年里,十大最具親和力的品牌在收入和利潤增長方面的表現都超過了既定的財務指標。此外,這些品牌的價格溢價,比那些不具有親和力的行業和品牌更具有金融彈性。
聲明:版權所有 非合作媒體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