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以其零資費、功能多、種類全、方便快捷等優勢迅速的獲得了廣大用戶的好評,它的病毒式的傳播特性擴展著其用戶群,實時交互信息的能力使得用戶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微信用戶群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是亞洲地區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本文主要從微信的傳播模式、傳播特性、傳播的正負效應三個角度解讀微信的發展。
微信的傳播特性和模式
1、傳播特性
傳播渠道是傳播過程的重要中介,傳播者利用傳播渠道可將選擇加工的信息,傳遞給受傳者并引起相應的反應。傳播渠道是信息源源不斷地傳遞的重要一環。微信的產生不斷地更新著傳播的形式,豐富著傳播的內容,提高了傳播信息的速度,同時對這些優勢的反饋又促進著微信的進一步發展。
(1)病毒式的用戶推廣
通過手機通訊錄添加好友或與騰訊QQ綁定是微信用戶注冊登錄的主要途徑,這兩種方式都給微信用戶們提供了先天的優勢,即:無論是手機通訊錄還是騰訊QQ,用戶們都擁有廣闊的交友圈,用戶登錄使用微信就有了大量的好友,用戶在使用微信時,可以利用微信的功能,迅速傳遞給好友。
微信利用病毒式推廣方式,使得用戶在網絡上形成自發傳播的推廣方式,通過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傳播,讓傳播數量呈幾何倍的增長。2011年8月,微信推出7個月左右,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戶達到1500萬。到2011年底,不到一年的時間,微信的注冊使用用戶已超過5000萬;2012年3月,經過了13各月的時間的快速發展微信用戶破億。
(2)交互跟隨性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通訊軟件,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與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不離身成了當今社會的真實寫照。隨手拍美景、拍美食、拍新聞等成了全民記者的生動體現。移動網絡的覆蓋為微信的信息傳遞提供了保證與支持;微信的圖片、語音、視頻等上傳功能為信息的迅速傳播提供了功能支持,微信的好友交流、實時傳遞功能又為微信內容的即時傳播提供了渠道保證。這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使得微信內容實現交互跟隨性。
2、傳播模式
傳播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傳播過程,提到傳播模式最被廣泛接受與認可的就是拉斯韋爾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本文主要以信息的傳播渠道(inwhichchannel)為切入點,分析微信這一傳播渠道的自媒體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三種形態。
(1)自媒體傳播
自媒體是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它由傳統的點對面傳播發展為點對點傳播。如今媒體定義早已廣泛化,只要你擁有信息,擁有內容,借助微信,你自己就可以成為一個信息平臺,成為一個媒體。平民化是自媒體傳播的的一個重要表現,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成為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參與者、傳播者。
(2)群體傳播
群體傳播也被稱為小團體傳播,介于人際傳播與組織傳播之間。每一位成員擁有相對平等的社會地位、分享相對平均的傳播資源,每個小組成員均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夠體現在最后的決策中。
微信是基于手機通訊錄或綁定騰訊QQ獲取好友的移動通訊軟件,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語音對講;用戶使用朋友圈可以跟朋友們分享生活點滴;用戶使用群聊功能可以利用二維碼,掃一掃就能加入。微信的這些功能都為用戶們的小團體傳播提供了便利。
群體傳播的內容具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即傳播的內容與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息息相關。用戶使用微信可以將與群體內各成員的利益高度契合的內容發到微信上,群體成員可以通過語音聊天、分享評論等方式參與到互動中。
注:相關網站建設技巧閱讀請移步到建站教程頻道。
(3)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是指媒介組織生產信息并將其傳播給廣大受眾的過程,也是指受眾尋求、利用、理解、影響這些信息的過程。它具有公開性、非強制性、單向性等特點。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書籍、報紙、雜志、廣播、電視臺、互聯網等,微信公共平臺的出現為大眾傳播媒介提供了一種新的形式。
微信公眾號主要面向名人、政府、企業、媒體等機構推出的合作推廣業務。用戶對自己的粉絲進行分組管理,通過消息發送和素材管理和實時交流等渠道將品牌推廣給微信用戶,減少宣傳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品牌形象。
微信傳播的正負效應
1、傳遞信息
傳遞信息是大眾傳播的最主要的功能。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改變了信息的傳播過程只是單向的由傳播媒介向受眾傳輸的觀念,信息傳播過程是傳播者與受眾之間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的過程。傳播媒介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組織、協調、溝通和監督的作用。傳播媒介與受眾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信息的傳播、交流、互通的過程。
據個人微信用戶數量調查顯示,現在,我國11億手機用戶中有3億人使用騰訊微信,滲透率為27.3%。與此同時,政務微信也走上了前臺。根據清華大學公共關系與戰略傳播研究所社會化媒體實驗室官方微信“政務微信觀察”最新公布的統計,截至5月2日不完全統計,全國開通的政務微信總數超過了1000個,其中,廣東成為全國開通政務微信數量最多的省份,單是在省會廣州,各部門單位開通的政務微信就有17個。
2、休閑娛樂
大眾傳媒具有提供休閑娛樂的功能。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與文化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用來享受生活。微信的推廣與發展既為用戶提供了消閑娛樂的技術支持,又為用戶參與休閑娛樂提供了廣闊空間。微信平臺可以傳輸視頻、上傳圖片、實施對講等,這些都滿足了自媒體時代用戶傳播信息的心理需求,同時也使得用戶的娛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用戶之間可以通過搖一搖與陌生人之間建立聯系。帶有各種心愿的漂流瓶還可以將心語傳遞給遠方的那個有緣人。這些都滿足了用戶的娛樂心理訴求,增強了社交的可能性與主動性,有效地拉近了用戶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為微信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口碑與廣闊的用戶群基礎。
3、倫理約束力
微信的推廣與發展給廣大用戶提供了極大的通訊、消閑娛樂的便利,但是由于缺乏監管、用戶使用微信心態等媒介素養缺乏培養的問題也給用戶的使用帶來極大的不便。隨著微信的蓬勃發展,利用微信犯罪的案件也呈逐步上升的趨勢。犯罪主體主要是年輕人,他們利用微信可以約陌生人的功能實現與受害者的聯系,受害人主要集中在年輕女性身上,通過現實環境下的接觸實現騙財騙色等犯罪行為,有的案件使受害者錢財受損,有的則給受害者帶來了終身的遺憾。上述部分用戶利用微信獲取受害人信息,進而犯罪,人們一方面在指責他們的破壞行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說整體性的倫理約束力量跟不上技術對個人化的支持。
搖一搖、漂流瓶、定位等功能是微信最主要的陌生人交流平臺,微信在提供了這些基礎服務的同時也應該在登陸界面上做些善意的提醒,這不僅是出于倫理道德的層面對運營商的要求,更是從法律的層面上對其作出的政策性指導。在這方面騰訊QQ作了好的榜樣,在QQ界面聊天,凡是涉及到登陸地址與常登陸地址不符合的情況,都會出現“好友不在常用地登陸,小心QQ騙局”;凡是涉及到銀行卡、錢之類的字眼時會出現一個安全提示:“如聊天中有涉及財產的操作,請一定先核實好友身份。發送驗證問題或點擊舉報。”
4、傳播傾向庸俗化
傳播形式不斷豐富,傳播內容的精神意義明顯削弱。大眾傳播中為了提高用戶的閱讀、觀看興趣,眾多的傳播內容顯得通俗化、游戲化,利用媒體對受眾進行精神麻痹,影響人們的思考能力,這就使一些原本應該莊嚴、崇高的精神意義大大弱化。
微信作為一款手機即時通訊軟件,本身沒有高雅與庸俗之分,探討微信的傳播特色也要將其置于大眾傳播的大環境下,分析其傳播過程遵循了怎樣的網絡倫理規范。隨著微信用戶數量的增長,微信的用戶們利用微信這一媒介大量傳輸低俗內容,使得微信的傳播傾向低俗化。
微信的多種傳播模式滿足了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同時還滿足了同一群體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需求,這就不斷強化了用戶與客戶端間的粘性,使用戶成為其忠實粉絲。微信的社會功能總的說來是積極的,有益的,為用戶之間提供了信息、提供了娛樂平臺,改變了人們傳統的交流方式與獲取信息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