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把人造節日這件事破壞掉”,性格直爽的蕢鶯春一開口就直接吐槽即將到來的“雙11”,盡管她參加的這場發布會的名字是拍拍網“雙11”媒體溝通會。
早在去年6月,當時還是京東財務副總裁的蕢鶯春就曾炮轟阿里,“制造二選一,是一條通往奴隸之路”。一年之后,蕢鶯春的頭銜后面多了一項“拍拍網總裁”,她對電商,尤其是C2C的理解也比當初輪崗京東POP平臺時多了幾分。
“雙11勞民傷財,用戶體驗也不好,是社會資源的浪費”,在蕢鶯春看來,國外有圣誕節購物季的習慣,也有黑色星期五這種長期形成的傳統,而國內的雙11離中國人傳統的置辦年貨的日子離著很遠,完全是人為制造的節日。拍拍以及她本人希望做的就是讓明年不再有這樣的節日,不再有雙11,實現這一目標的武器則是拍拍正在推廣的社交電商模式。
社交電商、社會化電商,這樣的詞語或許很多人并不陌生,早在阿里入股新浪微博時,人們就對此充滿了期待,但最終我們看到的似乎只是一個“淘寶櫥窗”似的微博。在這樣一個并不算成功的先例面前,拍拍又會如何去玩社交電商呢?
拍拍方面給出的答案是微店和“拍便宜”。前者是依托于微信生態,并接入了微信支付,據蕢鶯春介紹,十天前剛剛上線的微店目前已經有了超過10000家店鋪;后者則是手機QQ為拍拍在QQ錢包二級頁面開通的入口,用戶可以自己發起購物團,然后分享到社交網絡上,邀請更多的人參與并完成團購。
顯而易見,兩者都沒能繞開社交兩個字。拍拍方面也并沒有避諱自己和極具社交基因的騰訊之間的關系。今年3月,騰訊入股京東,而拍拍正是這筆交易的籌碼之一,同樣作價當做籌碼的還有微信和QQ的流量入口。
不過此前,在京東一年一度的618店慶中,微信直接導入流量的方式似乎并不算成功。“POP平臺商戶多,微信展示空間少,微信入口的品牌推廣意義大于實際導流意義”,有電商研究機構曾這樣評價京東和微信的合作。
因而我們在C2C的合作方式上看到了更多的變化,蕢鶯春更加強調商戶自我推廣的重要性。這種自我推廣對于平臺的意義自不必多少,去年雙11期間,裂帛等多家女裝包下電視時段,駱駝等品牌也紛紛在門戶網站投放廣告,商戶的大手筆宣傳推廣為天貓導入了巨大的流量。
但對于以中小商戶為主的C2C平臺呢,小商戶們并沒有那么多的錢“為自己代言”。拍拍方面給出的解決方案則是通過廣點通導入流量,“價格更低,但效果不差于電視和平面廣告”,拍拍方面對廣點通的導流能力顯得十分自信。
“我們希望的是一種基于社交、更有溫度的交易。”蕢鶯春說。
相比于單純的流量導入,拍拍更希望的是形成基于關系鏈的電商生態,用戶可以同商家有溝通,但這種溝通卻不是“親,這個可以包郵不”這種討價還價式的對話,而是基于社交關系的、朋友一樣的對話,并且“靠社交網絡實現自然的傳播“。
但模糊社交和電商之間的關系對社交平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朋友圈中的各種代購信息已然讓微信甚是頭疼,影響了用戶體驗。那么把這樣的信息標準化之后,用戶就會買賬和習慣么?
如果商戶和用戶通過社交網絡成功建立了連接,那很可能帶來的就是傳統電商生態中流量生意的沒落。商戶可能會減少電商平臺的廣告位、搜索關鍵詞的推廣投入,而是靠社交網絡和服務號直接接觸用戶。
“我們要甩掉歷史的包袱。”或許是拍拍的規模決定了其歷史包袱的大小,蕢鶯春對此顯得很堅決。他們希望打破原有的利潤池,重新構架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說依靠廣點通。
不過,在拍拍想著如何在移動端顛覆淘寶締造的C2C商業模式時,通過降低門檻,加大推廣,引入海外商家,阿里正在籌劃著史上最大規模的雙11。
在媒體和環境的影響下,用戶和商家也正在習慣這一人造的節日, 阿里打造中國“黑色星期五”想法的實現速度似乎也超出了他們自己最初的預期。09年5000萬。10年9.4億。11年52億。12年191億。13年350億。那么今年呢?
“我們今年就是想蹭點流量,明年再說”,蕢鶯春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