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01 MongoDB日志組件種類及日志等級
- 02 設置某個日志組件的日志級別
- 方法一:db.setLogLevel()
- 方法二:執行MongoDB命令
- 方法三:寫入配置文件
- 方法四:啟動的時候,設置參數
- 03 日志數據量很大的處理辦法
今天簡單研究了一下MongoDB里面的日志模塊,寫篇文章記錄下。
01 MongoDB日志組件種類及日志等級
每種數據庫都有自己的日志模塊,MongoDB也不例外,通常情況下,一個數據庫的日志中,記錄的是數據庫的連接信息、存儲信息、網絡信息、索引信息以及查詢信息等。從MongoDB3.0版本開始,MongoDB在日志中引入了日志等級和日志組件的概念,作為DBA來講,關注的最多的應該是慢查詢日志和連接日志。
在MongoDB中,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命令,來獲取所有的日志組件種類和對應的日志等級:
db.getLogComponents()
PRIMARY> db.getLogComponents()
{
"verbosity" : 0,
"accessControl" : {
"verbosity" : -1
},
"command" : {
"verbosity" : -1
},
"control" : {
"verbosity" : -1
},
"executor" : {
"verbosity" : -1
},
"geo" : {
"verbosity" : -1
},
"index" : {
"verbosity" : -1
},
"network" : {
"verbosity" : -1,
"asio" : {
"verbosity" : -1
},
"bridge" : {
"verbosity" : -1
}
},
"query" : {
"verbosity" : -1
},
"replication" : {
"verbosity" : -1
},
"sharding" : {
"verbosity" : -1
},
"storage" : {
"verbosity" : -1,
"journal" : {
"verbosity" : -1
}
},
"write" : {
"verbosity" : -1
},
"ftdc" : {
"verbosity" : -1
}
}
這里,我需要對執行的結果做個說明。
首先來看返回結果中的總的verbosity,它的值是0。相應的取值還有1~5,數字越大,表示日志的詳細程度越高,當這個值取到5的時候,MongoDB將會輸出所有的調試debug日志,這個日志量將會非常大,一般情況下,默認的值是0.
你可以留意到,這個執行結果中,包含很多子項目,例如command,control,executer,query,replication,sharding等,這些子項目也叫作日志組件,它代表這種類型的日志,例如sharding代表分片相關的日志。每個子項目里面也有一個verbosity,它代表的是當前的組件的日志等級,它的取值和上面的verbosity取值一樣,可以取0,1,2,3,4,5,不同的是,它還可以取值為-1,代表繼承父日志級別。
在上面的例子中:
1、storage就是storage.joural的父級目錄。
2、storage.journal的日志等級是-1,代表它繼承storage的日志級別,
3、storage的日志級別也是-1,代表它繼承全局的日志級別,
4、全局的日志級別是0,這就意味著:storage和storage.journal的日志級別也都是0
02 設置某個日志組件的日志級別
為了獲取更好的可讀性,有時候會對單個日志組件的日志級別輸出的更清晰一點,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下面的命令來設置某個日志組件的日志等級:
方法一:db.setLogLevel()
db.setLogLevel()
它的常用方法如下:
db.setLogLevel(level>,component>)
其中,level是等級,可以取值0~5,component是組件名稱。可以取accessControl、command、control、ftdc、 geo、index、network、query、replication、recovery、sharding、storage、storage.journal、transaction、write等。
方法二:執行MongoDB命令
這個命令只能設置單個組件的日志等級,如果想要一次性設置多個組件的日志等級,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db.adminCommand( {
setParameter: 1,
logComponentVerbosity: {
verbosity: 1,
query: { verbosity: 2 },
storage: {
verbosity: 2,
journal: {
verbosity: 1
}
}
}
} )
上面例子中的方法,
將全局的日志等級設置成1;
將query的日志等級設置成2;
將storage的日志等級設置成2;
將storage.journal的日志等級設置成1;
方法三:寫入配置文件
執行這個命令,等同于在配置文件中寫入:
systemLog:
verbosity: 1
component:
query:
verbosity: 2
storage:
verbosity: 2
journal:
verbosity: 1
方法四:啟動的時候,設置參數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在mongod啟動的時候,通過命令設置某個日志組件的日志等級,如下:
mongod --setParameter "logComponentVerbosity={command: 3}"
03 日志數據量很大的處理辦法
有時候,長時間沒有清理日志,日志的數據量會變的很大,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對日志進行滾動:
方法一:
直接關閉MongoDB服務,然后把老的日志文件給mv掉,啟動MongoDB服務,此時會生成一個新的mongodb.log的日志;
很顯然,這個方法不夠優雅。
方法二:
利用日志輪滾的方法,直接在MongoDB的命令行里面輸入:
use admin //切換到admin數據庫
db.runCommand({logRotate:1})
這種方法采用了命令來切換日志文件,不需要關閉mongodb服務,是一個比較推薦的做法。
當然,如果需要人手工的定期執行這個命令,好像也不夠優雅,所以可以配合crontab去做這個事情,每天定時執行一次,達到日志文件輪滾的目的。
以上就是詳解MongoDB中的日志模塊的詳細內容,更多關于MongoDB 日志模塊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MongoDB聚合group的操作指南
- java操作mongodb之多表聯查的實現($lookup)
- 2021最新版windows10系統MongoDB數據庫安裝及配置環境
- MongoDB 常用的數據類型和基本操作
- MongoDB 簡單入門教程(安裝、基本概念、創建用戶)
- MongoDB 主分片(primary shard)相關總結
- 詳解MongoDB的角色管理
- MongoDB 監控工具mongostat和mongotop的使用
- MongoDB 副本集的搭建過程
- MongoDB的chunk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