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MySQL慢查詢日志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功能,MySQL慢查詢日志提供了超過指定時間閾值的查詢信息,為性能優化提供了主要的參考依據,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MySQL慢查詢日志的開啟和配置非常簡單,可以指定記錄的文件(或者表),超過的時間閾值等就可以記錄到慢sql了,實話講,相比較sqlserver的trace或者擴展事件(雖然此二者的作用并非僅僅如此),MySQL的配置總是給人一種非常清爽的感覺。
一、慢查詢日志的打開
正常情況下,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增加slow_query_log = 1
配置,即打開慢查詢日志,未指定slow_query_log_file的情況下,會自動生成一個以主機名+‘slow'.log 的文件。

二、默認情況下記錄慢查詢的時間閾值為10s

默認情況下,指定slow_query_log = 1
的情況其啟動MySQL,即可打開慢查詢,自動生成一個默認的以主機名++‘slow'.log 的文件來記錄超過執行超過10s的慢查詢。
也可以顯式指定慢查詢的日志文件名稱(不存在會自動創建)和記錄慢查詢的時間閾值(非默認的10s)。

注意:在配置文件中指定long_query_time的時候,不需要時間單位,只需要一個值,比如1就代表1s,如果帶了時間單位,服務將無法啟動。

如下是一個記錄到日志文件中的慢sql的示例

三、記錄慢查詢日志到表
配置:需要添加一個log_output的配置,就可以將慢查詢記錄到表中了

mysql庫下面有一個默認的slow_log表,可以直接將slow_query_log_file = slow_log
,即可將慢查詢日志記錄到表中。

記錄到的slow sql如下,可以發現sql_text是一個二進制的信息,并非原始的sql文本

可以通過CONVERT函數轉換一下即可。

關于慢查詢記錄到日志文件和表中的區別:
1、慢查詢記錄到日志文件和表中,記錄本身差別不大,如果是記錄在表中,慢查詢的執行時間信息無法精確到微妙,
2、如果將慢查詢信息記錄在表中,方便查詢,但因為是結構化的數據,可能會比記錄在慢查詢日志文件中(平面文本文件)要慢一點點(個人猜測),如果是記錄到文件,需要mysqldumpslow工具解析。
3、慢查詢不記錄執行失敗的查詢,比如long_query_time設置為10(10秒鐘),一個查詢超過了10秒鐘,但是因為其他原因執行失敗,MySQL的慢查詢將無法記錄此查詢信息。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能帶來一定的幫助,如果有疑問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謝謝大家對腳本之家的支持。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深入mysql慢查詢設置的詳解
- 詳解MySql的慢查詢分析及開啟慢查詢日志
- mysql 開啟慢查詢 如何打開mysql的慢查詢日志記錄
- MySQL慢查詢查找和調優測試
- MySQL 開啟慢查詢日志的方法
- 對MySQL慢查詢日志進行分析的基本教程
- 一次MySQL慢查詢導致的故障
- MySQL慢查詢以及重構查詢的方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