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式 | 成立條件 |
---|---|
atom(X) | X 是一個原子式 |
constant(X) | X 不是列表或元組 |
float(X) | X 是一個浮點數 |
integer(X) | X 是一個整數 |
list(X) | X 是一個列表或 [] |
number | X 是一個整數或浮點數 |
pid(X) | X 是一個進程標識符 |
port(X) | X 是一個端口 |
reference(X) | X 是一個引用 |
tuple(X) | X 是一個元組 |
binary(X) | X 是一段二進制數據 |
另外,一些BIF和算術表達式的組合也可以作為保護式。它們是:
運算符 | 描述 | 類型 |
---|---|---|
X > Y | X 大于Y | coerce |
X Y | X 小于Y | coerce |
X = Y | X 小于或等于Y | coerce |
X >= Y | X 大于或等于Y | coerce |
X == Y | X 等于Y | coerce |
X /= Y | X 不等于Y | coerce |
X =:= Y | X 等于Y | exact |
X =/= Y | X 不等于Y | exact |
比較運算符工作機制如下:首先對運算符兩邊求值(如,在表達式兩邊存在算術表達式或包含BIF保護式函數時);然后再進行比較。
為了進行比較,定義如下的偏序關系:
元組首先按大小排序,然后再按元素排序。列表的比較順序是先頭部,后尾部。
如果比較運算符的兩個參數都是數值類型且運算符為coerce型,則如果一個參數是integer另一個是float,那么integer將被轉換為float再進行比較。
exact類型的運算符則不做這樣的轉換。
因此5.0 == 1 + 4為真,而5.0 =:= 4 + 1為假。
保護函數子句示例:
二、流程控制
case語句
case表達式允許在子句主體內部于多個選項中進行選擇,語法如下:
至少得有一個模式必須得以匹配——否則就會產生一個運行時錯誤并引發第??章中的錯誤處理機制。
舉個例子,比方說我們我有個函數allocate(Resource)用于分配某種資源Resource。假設這個函數只返回{yes, Address}或no。這樣,這個函數便可以放在一個case結構里:
在Sequence 1 ...中,變量Address已經被綁定在了allocate/1的返回結果上。
為了避免匹配錯誤的發生,我們常常追加一個必會匹配的模式作為case原語的最后一個分支:
IF
if表達式的語法如下:
算術表達式
算術表達式由以下運算符構成:
運算符 | 描述 | 類型 | 操作數類型 | 優先級 |
---|---|---|---|---|
+ X | + X | 單目 | 混合 | 1 |
- X | - X | 單目 | 混合 | 1 |
X * Y | X * Y | 雙目 | 混合 | 2 |
X / Y | X / Y (浮點除法) | 雙目 | 混合 | 2 |
X div Y | X 整除Y | 雙目 | 整數 | 2 |
X rem Y | X 除以Y 的余數 | 雙目 | 整數 | 2 |
X band Y | X 與Y 的位與 | 雙目 | 整數 | 2 |
X + Y | X + Y | 雙目 | 混合 | 3 |
X - Y | X - Y | 雙目 | 混合 | 3 |
X bor Y | X 與Y 位或 | 雙目 | 整數 | 3 |
X bxor Y | X 與Y 的位算數異或 | 雙目 | 整數 | 3 |
X bsl N | X 算數左移N 位 | 雙目 | 整數 | 3 |
X bsr N | X 右移N 位 | 雙目 | 整數 | 3 |
單目 運算符有一個參數,雙目 運算符有兩個參數。混合 意味著參數即可以是integer 也可以是float 。單目運算符的返回值與其參數類型相同。
雙目混合運算符(即* 、- 、+ )在參數都是integer 時返回類型為integer 的對象,在參數至少包含一個float 時返回一個float 。浮點除法運算符/ 總是返回一個float 。
雙目整數運算符(即band 、div 、rem 、bor 、bxor 、bsl 、bsr )的參數必須是整數,其返回值也是整數。
求值順序取決于運算符的優先級:首先計算第1優先級的運算符,然后是第2優先級,以此類推。括號內的表達式優先求值。
優先級相同的運算符從左到右進行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