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tion foo()
print(g or "No g defined!")
end
foo()
setfenv(foo, { g = 100, print = print }) --設置foo的環境為表{ g=100, ...}
foo()
print(g or "No g defined!")
--No g defined!
--100
--No g defined!
定義:函數環境就是函數在執行時所見的全局變量的集合,以一個表來承載。
說明:每個函數都可以有自己的環境,可以通過setfenv來顯示的指定一個函數的環境。如果不顯示的指定,函數的環境缺省為定義該函數的函數的環境。在前面的代碼中,函數foo的缺省環境里沒有定義變量g,因此第一次執行foo, g為nil,表達式g or "No g defined!"的值就是"No g defined!"。隨后,foo被指定了一個環境 { g = 100, print = print }。這個環境定義了(全局)變量g,以及打印函數print,因此第二次執行foo,g的值就是100。但是在定義函數foo的函數的環境下,g仍然是一個未定義的變量。
應用:函數環境的作用很多,利用它可以實現函數執行的“安全沙箱”;另外Lua的包的實現也依賴它。
包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mypack.lua:
module(..., package.seeall) --定義包
ver = "0.1 alpha"
function aFunInMyPack()
print("Hello!")
end
_G.aFuncFromMyPack = aFunInMyPack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testP.lua:
pack = require "mypack" --導入包
print(ver or "No ver defined!")
print(pack.ver)
print(aFunInMyPack or "No aFunInMyPack defined!")
pack.aFunInMyPack()
print(aFuncFromMyPack or "No aFuncFromMyPack defined!")
aFuncFromMyPack()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執行testP.lua結果
No ver defined!
0.1 alpha
No aFunInMyPack defined!
Hello!
function: 0068CB50
Hello!
定義:包是一種組織代碼的方式。
實現方式:一般在一個Lua文件內以module函數開始定義一個包。module同時定義了一個新的包的函數環境,以使在此包中定義的全局變量都在這個環境中,而非使用包的函數的環境中。理解這一點非常關鍵。以前面的代碼為例, “module(..., package.seeall)”的意思是定義一個包,包的名字與定義包的文件的名字相同(除去文件名后綴,在前面的代碼中,就是“mypack”),并且在包的函數環境里可以訪問使用包的函數環境(比如,包的實現使用了print,這個變量沒有在包里定義,而是定義在使用包的外部環境中)。
使用方式:一般用require函數來導入一個包,要導入的包必須被置于包路徑(packagepath)上。包路徑可以通過package.path或者環境變量來設定。一般來說,當前工作路徑總是在包路徑中。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解決nginx+lua搭建文件上傳下載服務問題
- Lua在windows下的安裝及環境配置
- 安裝Nginx+Lua開發環境
- Mac平臺中編譯安裝Lua運行環境及Hello Lua實例
- 解析Lua中的全局環境、包、模塊組織結構
- Lua在各個操作系統中的開發環境配置教程
- linux系統安裝Nginx Lua環境
- 如何使用Vim搭建Lua開發環境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