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需要在自己的程序(進程)中啟動另一個程序(進程)來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工作,那么我們需要怎么才能在自己的進程中啟動其他的進程呢?在Linux中提供了不少的方法來實現這一點,下面就來介紹一個這些方法及它們之間的區別。
一、system函數調用
system函數的原型為:
#include stdlib.h>
int system (const char *string);
它的作用是,運行以字符串參數的形式傳遞給它的命令并等待該命令的完成。命令的執行情況就如同在shell中執行命令:sh -c string。如果無法啟動shell來運行這個命令,system函數返回錯誤代碼127;如果是其他錯誤,則返回-1。否則,system函數將返回該命令的退出碼。
注意:system函數調用用一個shell來啟動想要執行的程序,所以可以把這個程序放到后臺中執行,這里system函數調用會立即返回。
可以先先下面的例子,源文件為new_ps_system.c,代碼如下: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Running ps with system\n");
//ps進程結束后才返回,才能繼續執行下面的代碼
system("ps au");// 1
printf("ps Done\n");
exit(0);
}
該程序調用ps程序打印所有與本用戶有關的進程,最后才打印ps Done。運行結果如下:

如果把注釋1的語句改為:system("ps au ");則system函數立即返回,不用等待ps進程結束即可執行下面的代碼。所以你看到的輸出,ps Done可能并不是出現在最后一行,而是在中間。
一般來說,使用system函數不是啟動其他進程的理想手段,因為它必須用一個shell來啟動需要的程序,即在啟動程序之前需要先啟動一個shell,而且對shell的環境的依賴也很大,因此使用system函數的效率不高。
二、替換進程映像——使用exec系列函數
exec系列函數由一組相關的函數組成,它們在進程的啟動方式和程序參數的表達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exec系列函數都有一個共同的工作方式,就是把當前進程替換為一個新進程,也就是說你可以使用exec函數將程序的執行從一個程序切換到另一個程序,在新的程序啟動后,原來的程序就不再執行了,新進程由path或file參數指定。exec函數比system函數更有效。
exec系列函數的類型為:
#include unistd.h>
char **environ;
int execl (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arg0, ..., (char*)0);
int execlp(const char *file, const char *arg0, ..., (char*)0);
int execle(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arg0, ..., (char*)0, char *const envp[]);
int execv (const char *path, char *const argv[]);
int execvp(cosnt char *file, char *const argv[]);
int execve(const char *path, char *const argv[], char *const envp[]);
這類函數可以分為兩大類,execl、execlp和execle的參數是可變的,以一個空指針結束,而execv、execvp和execve的第二個參數是一個字符串數組,在調用新進程時,argv作為新進程的main函數的參數。而envp可作為新進程的環境變量,傳遞給新的進程,從而變量它可用的環境變量。
承接上一個例子,如果想用exec系統函數來啟動ps進程,則這6個不同的函數的調用語句為:
注:arg0為程序的名字,所以在這個例子中全為ps。
char *const ps_envp[] = {"PATH=/bin:usr/bin", "TERM=console", 0};
char *const ps_argv[] = {"ps", "au", 0};
execl("/bin/ps", "ps", "au", 0);
execlp("ps", "ps", "au", 0);
execle("/bin/ps", "ps", "au", 0, ps_envp);
execv("/bin/ps", ps_argv);
execvp("ps", ps_argv);
execve("/bin/ps", ps_argv, ps_envp);
下面我給出一個完整的例子,源文件名為new_ps_exec.c,代碼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printf("Running ps with execlp\n");
execlp("ps", "ps", "au", (char*)0);
printf("ps Done");
exit(0);
}
運行結果如下:

細心的話,可以發現,最后的ps Done并沒有輸出,這是偶然嗎?并不是,因為我們并沒有再一次返回到程序new_ps_exec.exe上,因為調用execlp函數時,new_ps_exec.exe進程被替換為ps進程,當ps進程結束后,整個程序就結束了,并沒有回到原來的new_ps_exec.exe進程上,原本的進程new_ps_exec.exe不會再執行,所以語句printf("ps Done");根本沒有機會執行。
注意,一般情況下,exec函數是不會返回的,除非發生錯誤返回-1,由exec啟動的新進程繼承了原進程的許多特性,在原進程中已打開的文件描述符在新進程中仍將保持打開,但任何在原進程中已打開的目錄流都將在新進程中被關閉。
三、復制進程映像——fork函數
1、fork函數的應用
exec調用用新的進程替換當前執行的進程,而我們也可以用fork來復制一個新的進程,新的進程幾乎與原進程一模一樣,執行的代碼也完全相同,但新進程有自己的數據空間、環境和文件描述符。
fork函數的原型為:
#include sys/type.h>
#include unistd.h>
pid_t fork();
注:在父進程中,fork返回的是新的子進程的PID,子進程中的fork返回的是0,我們可以通過這一點來判斷父進程和子進程,如果fork調用失敗,它返回-1.
繼承上面的例子,下面我給出一個調用ps的例子,源文件名為new_ps_fork.c,代碼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pid_t pid = fork();
switch(pid)
{
case -1:
perror("fork failed");
exit(1);
break;
case 0:
//這是在子進程中,調用execlp切換為ps進程
printf("\n");
execlp("ps", "ps", "au", 0);
break;
default:
//這是在父進程中,輸出相關提示信息
printf("Parent, ps Done\n");
break;
}
exit(0);
}
輸出結果為:

我們可以看到,之前在第二點中沒有出現的ps Done是打印出來了,但是順序卻有點不對,這是因為,父進程先于子程序執行,所以先輸出了Parent, ps Done,那有沒有辦法讓它在子進程輸出完之后再輸出,當然有,就是用wait和waitpid函數。注意,一般情況下,父進程與子進程的生命周期是沒有關系的,即便父進程退出了,子進程仍然可以正常運行。
2、等待一個進程
wait函數和waitpid函數的原型為: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pid_t wait(int *stat_loc);
pid_t waitpid(pid_t pid, int *stat_loc, int options);
wait用于在父進程中調用,讓父進程暫停執行等待子進程的結束,返回子進程的PID,如果stat_loc不是空指針,狀態信息將被寫入stat_loc指向的位置。
waitpid等待進程id為pid的子進程的結束(pid為-1,將返回任一子進程的信息),stat_loc參數的作用與wait函數相同,options用于改變waitpid的行為,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選項WNOHANG,它的作用是防止waippid調用者的執行掛起。如果子進程沒有結束或意外終止,它返回0,否則返回子進程的pid。
改變后的程序保存為源文件new_ps_fork2.c,代碼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pid_t pid = fork();
int stat = 0;
switch(pid)
{
case -1:
perror("fork failed");
exit(1);
break;
case 0:
//這是在子進程中,調用execlp切換為ps進程
printf("\n");
execlp("ps", "ps", "au", 0);
break;
default:
//這是在父進程中,等待子進程結束并輸出相關提示信息
pid = wait(stat);
printf("Child has finished: PID = %d\n", pid);
//檢查子進程的退出狀態
if(WIFEXITED(stat))
printf("Child exited with code %d\n", WEXITSTATUS(stat));
else
printf("Child terminated abnormally\n");
printf("Parent, ps Done\n");
break;
}
exit(0);
}
輸出為:

可以看到這次的輸出終于正常了,Parent的輸出也在子進程的輸出之后。
總結——三種啟動新進程方法的比較
首先是最簡單的system函數,它需要啟動新的shell并在新的shell是執行子進程,所以對環境的依賴較大,而且效率也不高。同時system函數要等待子進程的返回才能執行下面的語句。
exec系統函數是用新的進程來替換原先的進程,效率較高,但是它不會返回到原先的進程,也就是說在exec函數后面的所以代碼都不會被執行,除非exec調用失敗。然而exec啟動的新進程繼承了原進程的許多特性,在原進程中已打開的文件描述符在新進程中仍將保持打開,但需要注意,任何在原進程中已打開的目錄流都將在新進程中被關閉。
fork則是用當前的進程來復制出一個新的進程,新進程與原進程一模一樣,執行的代碼也完全相同,但新進程有自己的數據空間、環境變量和文件描述符,我們通常根據fork函數的返回值來確定當前的進程是子進程還是父進程,即它并不像exec那樣并不返回,而是返回一個pid_t的值用于判斷,我們還可以繼續執行fork后面的代碼。感覺用fork與exec系列函數就能創建很多需的進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能帶來一定的幫助,同時也希望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解決Linux下php-fpm進程過多導致內存耗盡問題
- linux下如何創建守護進程的步驟
- 詳解Linux如何查看當前占用CPU或內存最多的幾個進程
- Linux查找占用的端口,并殺死進程的方法
- Linux啟動新進程的三種方法
- linux下的C\C++多進程多線程編程實例詳解
- Linux創建進程達到65535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