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玩就別玩,作業寫完了嗎,小學生就別出來坑隊友!”隨著“王者榮耀”的風靡,坊間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近日,正在上小學的小林因技術不精,在“王者榮耀”游戲里一直被對家玩的“蘭陵王”追殺,情急之下他竟然選擇了報警,讓民警助他退敵。
從幼兒園孩子到大學生,從建筑民工到網紅明星,“王者榮耀”游戲就如“電子鴉片”般,“癮”者無數。據騰訊的數據顯示,“王者榮耀”注冊用戶數超過2億,每天的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其中11歲至20歲的玩家比例高達54%。
游戲玩家呈現低齡化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青少年作為手游的主力軍,他們在游戲的留存、活躍,甚至付費上都有驚人的潛力,,但同時,因世界不雅觀、人生不雅觀尚不可熟,更容易沉迷游戲,深陷其中。
“熊孩子”沉迷游戲
“110嗎?我被人追殺了!快來救救我!”兩周前,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公安局接警臺的電話里傳來了一個稚嫩的聲音。而當工作人員詢問對方在哪里被追殺時,電話里卻傳來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我在‘王者榮耀’里被人追殺,已經被殺死好幾次了!”
小林本年13歲,非常喜歡拿媽媽的手機玩“王者榮耀”,他在游戲里玩的是“魯班七號”,沒想到這次上線只要一出門就會被“殺回家”,一氣之下小林就撥打了110。
泰順縣派出所的民警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體現,小林多次撥打報警電話的行為已經擾亂接警臺的正常工作,調查后對小林和他母親都進行了批評教育。教育之后,小林沒有再因玩游戲而報警了。
無獨有偶,5月2日,福建省晉江市龍湖派出所接到報警,00后少年彭某因沉迷“王者榮耀”游戲,多次偷香油錢買裝備。5月9日,晉江一學生沉迷“王者榮耀”游戲,因手機被拿走,持刀與父對峙。
為了能在“王者榮耀”游戲中有更強的戰斗力,充值自然在所不免。據媒體報道,福州某三年級小學生半小時為游戲充值5000多元;深圳12歲小學生偷家里保險柜2萬元充值游戲;浙江某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使用家長的手機玩游戲,花掉3.8萬元。
在知乎平臺,家長也發起了“孩子玩‘王者榮耀’充錢,父母該如何維權”“5歲的兒子要玩‘王者榮耀’怎么辦”等話題,特別是在小學,“王者榮耀”已經被家長視為“電子鴉片”。
“‘王者榮耀’已成了學生們學習之余的主要話題,一到下課,幾個學生就湊在一起討論出什么裝備、買什么皮膚,不玩的反倒顯得格格不入。”小學老師李涵(化名)告訴記者,班上有很多學生都在玩“王者榮耀”游戲,女生竟然也在玩。她認為,孩子這么小就玩游戲勢必會影響認知和學習,即使在課余時間玩游戲也會非常占據精力。
被“扭曲”的歷史
除了“王者榮耀”可能影響學業、造成財產損失,讓家長們更擔心的是被“王者榮耀”“扭曲”的歷史。他們認為,小學生都還沒學過真正的中國歷史,讓游戲先入為主,形成了對歷史人物的角色定位,會對歷史有誤讀。
有老師吐槽,現在學生寫日記全都是“王者榮耀”,DOTA,豬隊友。其中一篇小學生作文《我眼中的荊軻》,在網上廣為流傳。日記中,荊軻成了女性角色,“如果發揮正常,她可以超神,甚至可以拿到一個令人激動萬分的MVP(全場最佳表示選手)。雖然她不能夠和李白、劉備、韓信、宮本武藏等厲害的人物搶野怪,但她起碼可以從中撿到一個紅buff(游戲術語,指增益狀態——記者注)”。
在“王者榮耀”中,荊軻釀成了女的,詩仙李白釀成了刺客,名醫扁鵲是用毒高手、諸葛亮的職業則是法師……據光明日報網絡投票調查顯示,對于游戲篡改歷史人物性另外現象,超七成網友認為“游戲設計必然要尊重歷史”。
《光明日報》曾頒發名為“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的文章。文中認為“王者榮耀”用歷史人物作為游戲角色,但卻和歷史配景、人物經歷并無掛鉤,內容和精神被架空,有名無實。
《人民日報》隨后轉載了該文章并怒懟道,開涮古代名人,只有輕佻,不見敬畏。當歷史被毀容,乃至被肢解,不但古人遭冒犯,今人受驚擾,更誤人子弟,蒼白了青少年的靈魂。不是所有東西都可游戲,開發手游,利益之上還有責任。如果利字當頭,連小學生也不放過,恐怕只有恥辱,不見榮耀。
迫于輿論壓力,“王者榮耀”將“荊軻”角色在體驗服中更名為“阿珂”。更名之后的游戲角色,在故事配景方面也進行了更改,但玩家并不買賬。
李涵認為,小學生學東西,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在里面,對于歷史不雅觀念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很容易形成錯誤的認識,很難保證不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歷史課學習,同時也會對老師的教學造成困擾。
實名制淪為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