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貴陽數博會在5月26日如期開幕。本屆數博會,已經升格為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展覽會,眾多中外嘉賓云集。
最有意思的是BAT三大家中,雖然馬化騰缺席,但騰訊云的Logo和大廣告打的滿場皆是,而馬云與李彥宏則在當天下午的論壇中各擺出豪華陣容,對拼“智能”最大聲量。BAT三巨頭的隱形之戰,成為本年數博會的最大看點之一。
在開幕式的下午論壇中,馬云組了一個“機器智能”為主題的高峰對話會,李彥宏組了一個“人工智能”為主題的高峰對話會,兩個對話會同時舉行。馬云的場子請來了中央臺主持人康輝,李彥宏的場子請了前央視主持人楊瀾。
馬云場子的豪華嘉賓陣容是海爾數字CEO、原高德納高管合伙人、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員趙光,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多家公司創始人杰瑞·卡普蘭,美國國際孵化器創始人和CEO史蒂夫·霍夫曼,阿里技術委員會委員長王堅,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和普林斯大學教授鄂維南,以及提問嘉賓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美國新思科技公司總裁及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志寬等。
李彥宏場子的豪華嘉賓陣容是美國高通全球總裁德里克·阿博利,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院長、微軟亞太研發集團CTO王永東,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IBM中國研究院院長、IBM大中華區CTO沈曉衛,LinkedIn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沈博陽,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袁輝等。
從嘉賓陣容來看,似乎李彥宏場子陣容的聲量更大,不過馬老師金句不停也吸引了大批不雅觀眾和媒體。
就二人的不雅觀點來看,其中有針鋒相對之處,也有同氣相求之聲。
針鋒相對之處在于,
馬云認為現在是數據為王的時代,而李彥宏則提出數據固然重要但技術創新才是王道。
阿里是最早提出DT數據時代的企業,馬云在當天下午的演講中強調“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而李彥宏卻說“數據是新時代的能源和原料,然而鞭策時代進步的是技術和創新,不是能源和原料。”李彥宏還增補了一個例證:工業時代最名貴的不是煤,而是蒸汽機這樣的技術更新。
在回答“人工智能是否會給人類帶來威脅”這一問題時,馬云和李彥宏都持否定立場。李彥宏說,以原子彈為例,沒有造出原子彈之前出現過好幾次大的戰爭,原子彈的概念曾經讓很多人覺得人類將受到威脅,然而原子彈出現以前迄今都沒有發作過世界大戰,因為人們找到了控制威脅的措施。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也會一樣,在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負面影響也是可控的。
在馬云的場子里,嘉賓主要在集中探討人工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區別,因為馬云在前不久的IT領袖峰會上提出機器智能的不雅觀點,主要點是“過去把人當機器用,未來把機器當人用,機器比人做得好不算什么,機器做人做不了的才了不起。機器應成為人最好的Partner,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換句話說,馬云從另一方面解決了人工智能的威脅論。
在李彥宏的場子里,高通、微軟、戴爾、IBM等大公司都表達了用人工智能真正幫手和改善人們工作與生活的愿望與實際例子。沈曉衛說,從20年前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深藍超級計算機,到2011年在智力問答節目中戰勝人類冠軍的Watson系統,IBM今天的關注點更聚焦在人工智能與行業的結合,用人工智能解決醫療、教育、環境、金融、零售、制造等行業問題。
比來,IBM針對II型糖尿病研制了診斷決策支持系統,利用臨床指南的知識,結合從臨床數據中挖掘出來的證據,為醫生保舉治療方案。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中國南方一個城市的19家社區病院上線試用,6000病人受益,,這相當于為每位社區醫生配備一位貼身專家。
在數據與技術創新帶來的未來可能性面前,馬云和李彥宏都強調要改變心態,適應可能性。馬云再次提及當年英國的紅旗法案,馬車夫試圖用法律來限制汽車的發展,令英國遠落后于德國、法國和美國的發展速度。而李彥宏也強調AI思維,即AI時代帶來的是非線性思維,這與人們常規線性思維有很大差別。
“技術革命帶來新的可能性,是過去沒有想到的,要盡早為未來可能性做準備。”李彥宏這句話,可以代表馬李二人的共同心聲。從這個方面來說,貴陽數博會就是對未來的最好準備。在5月的中國,匯聚了馬云、李彥宏的數博會代表了當代中國“智能”最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