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減持新規有利于按捺投機型、套利型投資行為,促使投資機構進一步堅定長期投資的理念,在投資項目時更加注重公司的內在價值,更加注重公司的成長性。”
端午節前證監會關于減持新規的出臺,猶如一顆深水炸彈,投向本錢市場。
不但3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股東、高管會受其影響,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各類投資機構以及散戶等也同樣如此,范圍波及之廣、程度之深,無出其右。
對于我們重點關注的影視行業來說,也難以置身事外。5月31日,經過3天假日的發酵,影視傳媒股幾乎全線飄綠。總體上來看,這次減持新規,對于影視行業上市公司的影響偏利空。

娛樂本錢論通過整理,分析出可能受新規影響的影視公司或其股東,包孕新文化、華策影視、慈文傳媒、唐德影視、當代東方、長城影視、東方網絡等,更多的公司則有待于進一步挖掘。
減持新規新鮮出爐,矛頭直指3類股東
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證監會公告〔2017〕9號),被行業稱為“減持新規”。這一規定的發布,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端午節,關注本錢市場的人士都在熱議這次新規,歡欣鼓舞者有之,沮喪失望者也有之,紛歧而足。
據娛樂本錢論了解,新規主要針對以下3類股東的減持行為:
一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即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大股東減持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買入的股份除外);
二是上市公司特定股東,即持有首次公開發行(IPO)前股票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增)的股東;
三是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辦理人員(簡稱董監高,余同)。
上述3類股東的突出特點是,要么具有持股優勢,好比大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對公司業務經營和辦理決策具有較大影響;要么具有信息優勢,好比董監高,直接參與公司經營辦理;要么具有持股成本優勢,好比持有上市公司IPO前股份、定增股份等特定股份,取得股份的價格通常較低。
在監管部門看來,由于這些股東具有優勢地位,對其減持如不做須要的、有效的限制,極易影響上市公司穩健經營,破壞市場公平,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因此需要予以特別規范。
因此,比擬以往減持規定,新的減持規定有以下4個新特點:
1.擴大適用范圍。在規范大股東減持行為的基礎上,將特定股東減持納入監管。
2.細化了減持限制。新增規定包孕:減持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個月內不得超過其持股量的50%;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董監高辭職的,仍須按原定任期遵守股份轉讓的限制性規定……3.強化了減持披露。大股東、董監高應當通過向交易所陳訴并公告的方式,事前披露減持計劃,事中披露減持進展,事后披露減持完成情況。
4.嚴格了減持罰則。對違反《實施細則》等減持行為,交易所可以采取書面警示、通報批評、公開譴責、限制交易等監管辦法或者紀律處分。
監管部門出臺減持新規的出發點是,要掩護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過,減持新規消息發布后,各類市場主體反應紛歧。
新規波及影視行業,新文化、華策影視或首當其沖?
證監會此次新規,針對的是A股3000余家上市公司的相關股東和董監高。對影視行業會有怎樣的影響,無疑是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娛樂本錢論注意到,目前影視行業有多家上市公司的IPO前股份或定增股份已經解除禁售限制,新規的出臺,無疑會給相關股東的減持行為帶來倒霉影響。
IPO前股份減持的案例,,好比新文化的股東豐禾樸實,新文化董事長楊震華持有該公司45%股權。5月4日,豐禾樸實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100股,減持后豐禾樸實持有新文化流通股2687.7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999%,不再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
根據本來的規定,豐禾樸實持股比例低于5%之后,其后續減持具體數量不再受到限制。而新規出臺后,作為持有特定股份的股東,豐禾樸實在任意連續90個自然日內,通過競價交易減持的股份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不得超過總股本的2%,合計不得超過3%。
在定增股份方面,目前華策影視的解禁股份規模比較大。按照公司本年5月10日發布的公告,5月12日華策影視解除限售股份數量為3229.4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5%;實際可上市流通股份為3229.47萬股,占總股本的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