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信和支付寶都選擇了類似的策略,以旅游消費為一個發展標的目的,再配合自身的長處向海外發展相應業務。
比來常常見到一些視頻網站上面,外國UP主對于中國的手機支付羨慕不已的情況,確實自從支付寶和微信普及,出門一只手機走遍國內都不怕,而現在微信和支付寶也在試圖征戰海外市場了。
一、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海外征戰的近況
1、支付寶的雙管齊下
比來支付寶推出了港版APP,這是它首次為境外用戶推出當前版本的APP。在這之前,它也為海外用戶提供電子錢包辦事,這是一種更加正式的、支付領域的介入,也是支付寶海外拓展的兩大標的目的之一。至今,螞蟻金服已經在印度、泰國、韓國、菲律賓和印尼等地與合作伙伴發展了本地的電子錢包,超過2億的境外用戶都在使用它。

除了電子錢包辦事,支付寶在海外的別的一標的目的——旅游消費,也有很不錯的進展。截止本年五月份,支付寶已經支持在歐洲的許多機場使用,也可以直接使用它在免稅店消費。在德國21家Rossmann超市都引進了這種支付方式,將來還會普及到2000家,去德留學和旅游將會更加便利快捷。
而美國各大旅游城市包孕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地的機場、DFS免稅店、LV門店也都能刷支付寶,之后還將有400萬美國商家支持顧客的這一付款方式。
目前,支付寶已經進入歐美、日韓、東南亞、港澳臺等26個國家和地區,支持18種境外貨幣結算,并接入了10萬多家線下商戶門店,螞蟻金服的大名逐漸傳播到了海外。
海外布局至少10年的支付寶,目前看來還是不錯的,海外旅游和電子錢包雙管齊下,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這一方面是基于國人對于支付寶的依賴性,讓它的海外旅游方面得以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國外本地相對貧瘠的移動支付環境也給了支付寶可趁之機。
2、微信支付擺布開弓
起始于2013年8月的微信支付盡管早期受到支付寶的打壓和牽制,但是憑借自身在國內穩扎穩打的實力以及強大的社交,在后期發展迅速,2016年更是搶占了支付寶的一部分市場份額。在海外拓展方面,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微信支付也攻勢洶洶。
與支付寶類似,而微信也同樣選擇在長處發揮本身的本領,推出了海外版微信WeChat,期望形成新的海外社交網絡優勢。WeChat目前已經有上億的海外用戶,主要集中在利比亞、文萊、日本、馬來西亞、澳門、英國等區域。這個方式強調時間的積累,,但是慢工出細活,厚積薄發出成果,就像它在國內與支付寶打的那場翻身仗一樣。

另一方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產生了正面的競爭關系。同樣是為了讓中國用戶在海外能夠使用它們的支付方式,微信也在海外旅游方面進行了多番布局。5月份,微信支付頒布頒發攜手CITCON正式進軍美國,而一個月前它還頒布頒發了進軍英國的訊息。
按照5月份的數據,微信支付也已登陸15個國家和地區,支持12種外幣直接結算。雖然比擬支付寶還有所欠缺,但是在時間和資歷的差距下,微信支付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不容易的。
二、歡騰景象下的暗潮洶涌
1、旅游業務的局限性
首先是海外旅游方面,支付寶和微信在策略上都是目前的主要標的目的。而它們的各種海外合作也大部分是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的,盡管它們也有電子錢包和社交軟件的海外推廣行動,但和旅游這塊比擬仍相對較少。
中國每年海外旅游的人數都非常多,但對比與其它國家的當地人數綜合來講,旅游人數也不算很大的數量,而將目標放在旅游人群的微信支付寶海外拓展就顯得前景不是那么寬廣了。即使之后微信和支付寶能夠讓所有海外旅游的中國用戶都能使用它們進行支付,但這個規模依舊無法和本地的市場相比。
旅游業務的支付拓展,無法做到讓外國用戶使用這兩種支付方式。只要本地人無法接受和使用它們,那么這種拓展依舊是狹義的。而且,短時間內這種局限性應該很難打破,只能從微信和支付寶其它方面的拓展來進行彌補。
2、電子錢包和WeChat推廣的阻礙
電子錢包辦事的海外推廣也并不是一帆風順,雖然前文有說到國外的移動支付領域相對貧瘠,但是也有特殊案例。有些國家是有移動支付基礎的,只不過沒有發展得像中國這般普及,像PayPal、ApplePay、谷歌錢包等等。
支付寶的海外電子錢包辦事還主要集中在東亞和南亞地區,螞蟻金服的延伸也暫時還未深入歐美國家。歐美國家移動支付有本身的基礎,而東南亞這方面就相對單薄,更容易進入。目前范圍還不夠廣泛的支付寶海外電子錢包辦事也同樣是狹義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