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內容電商、地推管控、社群經濟,正在成為小程序的三大商業模式。
一、小程序要放大招了?
半年了,微信小程序已經漸漸遠離了輿論中心,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比來這段時間,小程序團隊卻動作頻頻,總會深夜偷襲、放出猛料:
5月8日,小程序開放群相關能力。5月10日,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上線。5月12日,小程序數據助手發布。5月19日,可放置轉發按鈕,豐富基礎能力。5月27日,小程序碼生成數量不受限制,數據分析優化,模板信息升級。6月1日,公眾號推文可以通過圖文鏈接打開小程序。
小程序是搞事情?。?/p>
看起來,經過了接近半年的“小火慢燉”,微信團隊終于要坐不住了。大招憋久了,淡定也會釀成蛋疼。
回顧這半年,小程序一直飽受質疑:你究竟有什么用?論獲客不如公眾號,論體驗不如app,藏在犄角旮旯里,既沒有流量紅利,也不能盈利變現,我開發它做什么?
但是這一次,微信似乎要作出回答了,經過一系列迭代,劍鋒所指已經漸漸清晰。
筆者試圖通過這篇文章作出三個預測:
1、2017年,互聯網巨頭們之間的戰爭將更加激烈殘酷,雖然眼下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各種戰略布局正在暗暗推進,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即將發作。
2、我們的生活將因為這場大戰獲得更多的福利,就像當年的千團大戰、o2o大戰、單車大戰一樣,而人們的內容獲取、交易消費習慣,也將由此發生巨大的變革。
3、借由這場大戰的余波,做自媒體的、做小生意的(甚至微商),確實有可能大賺一筆。今天,只預測這場大戰的一個面,本文結尾有彩蛋。
二、張小龍的兩大戰場
放到更大的維度上,眼下的互聯網圈像極了經典手游《球球大作戰》,各種前狼后虎、潛伏殺機。
去年,陌陌忽然半道殺出,在直播領域狙擊映客,轉眼取得驚人戰績,財務數字亮瞎了看空者的眼睛。但是仗還沒打完,唐巖就大推“視頻社交”。名言人一看便知,這打的是快手。事實上,快手一樣借由“流量基礎+直播變現”取得了突出的戰績,只是這家公司行事低調,習慣悶聲發大財。
但是瞄準快手的遠遠不止一家陌陌。在推出魔性產品抖音、阻擊muse在國內的擴張之后,今日頭條忽然大力推廣火山短視頻,更是爆出到快手上天價挖人的消息,mc天佑等視頻網紅的“高價清單”一時刷屏。
風頭正勁的今日頭條,背后的壓力并不輕松。陪同著百度提出內容戰略,頭條引以為豪的算法分發這條賽道上,已經巨頭林立。
而現在,更大的家伙來了。
遭遇了蘋果“殺雞儆猴”威脅、不得不下架贊賞、付費閱讀難產的微信,推出了小程序卻被業界遍及看空的微信,終于開始大動作了。
5月17日,微信忽然推出“實驗室”、“搜一搜”、“看一看”。不需要大張旗鼓、重金吆喝,張小龍的團隊只要在微信產品上動一動手指,便能立刻回到輿論中心,這也是一種高調的低調。
亂世之中,每個領域都可能成為戰場,每個同仁都可能成為對手,最關鍵的是在海量的信息和判斷中進行取舍、做好減法,判斷本身的關鍵戰場之所在。
圍繞上半年以來微信的一系列動作,筆者認為眼下的微信,其戰略特點是“穩住線上打線下”,重點的戰場有兩個:
第一個大家都知道,就是圍繞“支付”的交易場景之戰,從微信紅包推出至今,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已經殺的暗無天日。
在這場支付戰爭中,微信是“搶時間”,讓用戶把更多的時間沉浸在微信上,那么支付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支付寶則是“搶空間”,馬云推出新零售戰略以來,與線下巨頭全面合作、加上地推鐵軍,讓更多的線下消費場景先有支付寶、優先保舉支付寶,從而形成阻擊。
這期間,支付寶曾一度被傳出要出擊社交,在我看來這更多是外界誤讀、或是“圍魏救趙”,關鍵還是想要緩解微信對支付這個標的目的的壓力。
第二個,則是“公眾號賦能,打穿微信的社交關系、內容體系、交易場景連成一體”,也就是前面說的穩住線上。
這是下面要重點說的。
三、公眾號,帝國基石
社交、內容、交易,微信的三大核心功能。
消息動態、公眾號、交易“插件”,三大功能的載體。
我們可以看出,公眾號以及背后的內容生態是張小龍帝國的根基,是微信的基礎元件,是細胞。
通過公眾號,微信正在壟斷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主流方式:
1、主動搜索,滿足實用需求,關鍵是“省時間”,是即需即用、用完就走。2、無聊刷刷,滿足娛樂需求,毫無目的地刷信息流“殺時間”、打發無聊沉浸感強。這又有兩種方式,伴侶圈式的社交分發和今日頭條式的算法保舉。
搜一搜、看一看、伴侶圈,三個“入口”已經把移動互聯網時代所有的信息獲取方式都囊括了,它們都通向公眾號王國。
那么下一步,公眾號生態要極大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