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彩電市場真的很難:需求低迷、銷量下滑;但是在海外的高端、大屏市場爭霸賽卻又很熱:本年以來,一場聚集全球彩電產業三個時代霸主的新戰役,正在海外市場悄然打響。
這場戰斗的主角,正是中國的海信,韓國的三星,以及日本的索尼,而爭奪關鍵點,則是以歐美國家為主體的中高端和大屏彩電市場。這將是一場決定未來全球彩電品牌競爭格局的戰役,持續時間將長達 1 年擺布。
壹
日前,在 2017 年CES亞洲展上,來自中國彩電巨頭海信,正式對外頒布頒發:一,ULED海外版新品N8700 系列正式在全球 30 個國家和地區上市銷售,這意味著海信將借助ULED技術加速爭搶海外中高端市場;二,激光電視將于本年 10 月全面登陸美國市場,作為海信擁有完全自主定義的產品,激光電視主攻的戰略市場正是大屏。
此前,三星就以QLED量子點電視,加碼歐美中高端市場的搶奪;而索尼則時隔 10 年后重返OLED電視,更是劍指高端市場。同時,,兩家企業同時擁有各自的背光動態分區液晶產品,也瞄準中高端彩電市場。無論是背光動態分區搶奪液晶高端,還是QLED與OLED的相繼市場引爆,其實都表白三星與索尼也都在謀圖高端市場的占位。
由此,一場聚集三個時代領軍企業的戰役全面打響。索尼作為CRT時代的霸主,三星作為液晶時代的霸主,而海信則有望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時代的霸主,三者之間將第一場戰役就聚焦中高端和大屏。表白整個彩電產業的競爭,已經將戰火從中低端的規模化轉向中高端的技術創新戰。這是一場關系中國彩電未來全球化發展空間的商業大戰,更是一場影響全球彩電市場品牌格局的戰略大戰。
貳
從日本、韓國到中國,從索尼、三星,到海信,作為當前全球彩電行業的主角,三家企業在同一時間瞄準中高端和大屏市場,這已經毫無懸念的指出當前彩電產業的競爭和發展標的目的。
對此,海信國際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朱聃則體現:“ 2017 年是全球彩電,以及海信電視的重要轉折年。目前,從產品和技術的角度來看,海信已經處在世界領先水平。隨著海信ULED、激光電視等高端產品加快在海外市場上市銷售的步伐,這也將會給本地中高端和大屏電視市場競爭再添一把熱火。“
來自中怡康對中國市場的監測數據顯示:本年1- 4 月份,海信ULED電視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別離增長226.37%和152.04%。其中,海信 55 吋及以上大屏電視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別離達到18.59%和18.59%,繼續超越日韓品牌,領跑高端大屏市場。
由此,海信在中國市場的這股領先勢頭,也將會鞭策其在歐美市場上的中高端和大屏引爆。近年來,為了與三星、索尼在海外市場上展開“面對面”的貼身肉搏戰,海信先是在在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地建立 7 大海外大研發中心,并在南非、墨西哥、捷克均建立了海外生產基地。隨后還通過公開贊助全球最頂級汽車賽事的F1 紅牛車隊、澳網公開賽并冠名澳網體育場、歐洲杯,以及 2018 年FIFA世界杯官方贊助商,不停鞭策海外市場上海信品牌的影響力。
特別是在世界杯賽場上,海信成功取代索尼成為這一世界級舞臺上唯一的消費電子品牌。這也向外界宣示:面對三星、索尼等外資巨頭,中國企業有實力,也有能力掀起正面的技術戰、產品戰和品牌戰。并且,相對于CRT時代的索尼,液晶時代的三星,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領導者的海信,還擁有更多的發展活力和激情。
早在兩年前,海信在美洲收購夏普墨西哥電視工廠及其電視業務;在歐洲,海信捷克工廠順利投產;在南非,海信南非工廠完成擴建改造;在阿爾及利亞興建電視生產基地。目前,海信全球化的創新、生產、研發布局已初具規模,走到一輪全球引爆的臨界點。這也成為海信在海外市場面對三星、索尼敢于主動出擊、積極進攻的最大本錢和籌碼。
在著名經濟學家管益忻看來,“當前,海信在歐美這一外資企業的傳統優勢市場上,敢于面對三星、索尼發起新一輪高端、大屏戰役,背后正是中國的品牌開始在全球市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這既是時代賦予海信的責任與擔任,也是這家企業在海外市場十年磨一劍的水到渠成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