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聯盟》熱潮尚在全球蔓延,而在中國,競技手游《王者榮耀》甫一出世,便火速風靡。近年來,電子競技不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更成了本錢競逐的對象。然而,行業風光的背后,職業電競選手為之付出的艱辛卻鮮為人知。從一名電競喜好者成長為職業選手,需要經歷哪些考驗?一邊是轉會費動輒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頂級選手,一邊是收入平平、靠代練賺取外快的普通選手,兩極分化明顯的電競行業該如何消除選手對職業未來的疑慮?
電子競技日趨正式化、職業化
當下中國最火的手游,非《王者榮耀》莫屬。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王者榮耀》注冊用戶已超過2億;本年3月,《王者榮耀》登上iOS全球應用收入冠軍;4月,游戲月流水達到30億元人民幣。
騰訊將《王者榮耀》定義為多人在線戰術競技游戲(MOBA),電競化是其主攻標的目的之一。在已舉辦過王者城市賽等差別類型電競賽事的基礎上,《王者榮耀》頂級職業聯賽應運而生,這標識表記標幟著《王者榮耀》正式進入移動電競職業化階段。
電競賽事的興起,讓頂級職業玩家賺得盆滿缽滿。2016年9月開戰的《王者榮耀》職業聯賽總獎金高達185萬元人民幣,其中冠軍獎金80萬元;2017年《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春季賽,問鼎總決賽的冠軍戰隊將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獎金。
電子競技和網游的區別在哪?在大電競創始人周奕看來,二者不能畫上等號,電子競技是指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進行個人與個人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而且達到“競技”的層面。因其考驗人的反應、意識、操作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所以具有體育競技的屬性。“此外,電子競技產業鏈由俱樂部、賽事、媒體、贊助商等構成,而網絡游戲是生產游戲、提供辦事的產業,二者在發行、運營、付費方式,以及游戲平臺構建上都有較大區別。”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電子競技正式化、職業化。2003年11月,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08年被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17年4月,亞奧理事會頒布頒發接納電子競技進入亞洲室內武道運動會;2018年,電競將會作為演出項目表態雅加達亞運會,而且將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上成為正式角逐項目。
“對于職業電競選手來說,他們需要進入職業戰隊接受系統的訓練,而且通過參加各類角逐積累經驗,從而提高自身素養。”暴龍電競創始人余堃說,他們并不是大家眼中的“網癮少年”,于他們而言,電競不僅單是一項喜好,更是一份職業。

選拔、訓練、直播 職業電競選手生態圈
要想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需具備哪些本質?對此,余堃體現,興趣、天賦、努力,缺一不成。
“普通人可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玩游戲,而職業選手每天要對著電腦、手機進行長時間訓練,如果沒有足夠強的興趣和意志力是堅持不下來的。”余堃說,天賦則決定了選手的上限,天賦越高,所能觸及的“天花板”就越高。
隨著電競行業的蓬勃發展,培訓體系逐漸完善,職業選手的訓練越來越規范化、系統化。“電競在國內剛起步的時候,訓練只能去網吧。現在很多俱樂部都設有訓練基地,環境好、設施齊全。”深圳大學《王者榮耀》聯賽發起人李博超說。
據李博超介紹,各個俱樂部通常有本身的選拔體系,按期進行公開招募。選拔的過程非常嚴格,不但要參考選手在游戲中的段位和排名,還要測試他們的實際應變能力、心理本質等,過五關、斬六將之后,最終留下來的都是佼佼者。“即使進了訓練基地,也不代表短時間內就能上場角逐,還需要通過系統的訓練來磨練打法、培養團隊默契。”
出生于1994年的北笙是一名前職業電競選手,曾獲過《王者榮耀》第二屆王者城市賽廣州站的冠軍。2016年10月,他加入了深圳的一家電競俱樂部,開啟了職業生涯。
“每周訓練六天,每天跟團隊的六七個成員一起,從下午1點訓練到5點,吃過晚飯繼續打訓練賽,一直到晚上11點多。訓練過程中,,教練和領隊會掌握對手和己方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我們下一次的角逐做戰術準備。”北笙說,俱樂部包吃包住,每位選手的月薪在5000元擺布,不過俱樂部也會按照選手實力按期進行調整。
除了參加角逐外,直播平臺的出現,無疑為職業選手提供了另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一場電競直播引來粉絲無數,而知名電競主播的身價更是超過千萬。
北笙告訴記者,本年5月退役后,他也開始做起了電競直播,目前粉絲量有4萬人,“基本能保證每天一場,直播一場收入大約3000元。”
兩極分化、職業生涯短 電競選手面臨轉型難題
如今,各俱樂部為了沖擊更好的成績四處挖角,頂級選手的轉會費水漲船高,從三四年前的幾十萬元暴漲至現在的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