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比來,高曉松在他的音頻節目《矮大緊指北》里爆料說,一個中國藝人走外國電影節紅毯,要給主辦方 50 萬美金,這還是起步價。
因為近幾年的蹭紅毯熱,國外主辦方洋洋得意地說,他們因此增收了。“這不禁讓人懷念起曾經美好的時代,那時的中國女星是有作品的,她們理直氣壯走在紅毯上,目標是大獎。”矮大緊總能在各種場合表達他對白衣飄飄年代的懷念。
其實,國外一些名頭很大的獎,并沒有把生意局限在中國女星身上,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和廣告大鱷也被他們盯上了。戛納創意節主席Terry Savage 頻繁來北京,把騰訊社交廣告、華揚聯眾等公司的負責人見了個遍,前者與戛納國際創意節達成戰略合作。這也意味戛納創意節開始有了騰訊的贊助。
就在Terry Savage 拿下這個大金主后, 2017 戛納國際創意節上傳來消息:來自騰訊的科技公益項目——QQ全城助力“人臉尋親”在Cyber Lions”競賽單元摘得“Use of Social Data &Insight”金獅獎。這也是騰訊首次在戛納國際創意節摘得金獅獎。
科技的溫度就在于,能夠利用技術做一些救助和提升社會幸福感的事情。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社會的流動性日益增強,兒童走失事件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關切。
基于這樣的社會環境,推出“尋人”平臺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表達企業社會責任感的一個重要方式,最早一批是搜索廠商,在那些 404 頁面展示丟失兒童信息。其后又有硬件廠商,如360、搜狗和小米推出兒童手表,現在也有“LBS+精準推送”派,今日頭條、微博、高德等都聯合公安機關加入到兒童丟失找尋中。
2
上述這些企業也形成了各自的“尋人流派”。百度是做得較早的一批,且將人工智能技術推進與政府機構、民間力量達成配合。發展到現在,百度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日趨成熟,,終究馬化騰也承認“百度在人工智能走得更前,騰訊還是落后。”
目前,百度人臉測試集有 2 億張圖片作為訓練樣本數據。本年 3 月,百度與民間志愿者尋親平臺“寶貝回家”、多地警方打拐辦合作,將人工智能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尋找走失兒童中,首批“寶貝回家”平臺上的 2 萬多條尋親數據接入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對比評測,初步篩選出數十組疑似案例,其中 33 歲的付貴成為運用百度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尋回走失兒童的第一例。
一直對標百度的今日頭條,也在去年發起了“頭條尋人”的項目。頭條尋人的邏輯是,借助互聯網+的精準地域彈窗技術,對尋人或尋親信息進行精準的定向地域推送,幫手家屬尋找走失人員,幫手被救助辦理機構救助的疑似走失人員尋找家人。
實際應用中,QQ的尋親項目和今日頭條的邏輯其實類似,是共時定位尋人。QQ在此次金獅獎中強調了跨年齡人臉識另外特質。但在騰訊優圖天眼尋人引擎主頁,展示大多都是找到走失時間不超過一周的兒童和白叟的案例,并且多依靠的是警方力量的協同,能表現的只是人臉檢索技術,并非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這似乎說明,目前騰訊真正的人臉識別技術還處于實驗室階段。
點擊進入QQ全城助力的QQ公眾號也可以發現,它的功能是“基于地理位置,為同一地區的QQ網友發布及時的求助信息”。然而尋親更多是陌生人之間的尋找,但QQ是熟人圈子。
現在QQ的用戶呈現低齡化態勢,而一些用戶的家人很可能是失散多年的,他們還在使用QQ的概率并不高。所以從實現路徑上來看,QQ的這個項目依然任重道遠。
3
百度、QQ、今日頭條、滴滴、微博等互聯網企業都在做“尋人”這件事,這也是人工智能和“LBS+推送”兩大“尋人”派的主要代表。
至于哪個派系以何種噱頭獲了獎,其實是廣告合作和操作技巧層面的事情,而無關乎技術自己。
按照一些媒體的披露數據,中國每年兒童丟失人數在 20 萬人規模,找回率約在0.1%。雖然該數據并沒有得到官方認證,不過通過諸多兒童走失轉變為拐賣等惡劣的刑事案件可以管窺一二。劉德華主演的《失孤》、趙薇主演的《親愛的》之所以引起廣泛共鳴,也從側面印證了,失孤家庭遭受的打擊和傷害,很多也源于兒童走失。
移動互聯網加速了信息流轉速度,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尋人的方式。滴滴和今日頭條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的新巨頭,BAT一直是互聯網生態頂端的企業,這些公司不約而同的推崇這些項目,背后自然有一些相似的邏輯,好比在“經濟人”的角色基礎上加一些“社會人”的色彩,以此彰顯企業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