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或主動、或被動的卷入互聯網的浪潮之中,沖擊之余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如何擁抱互聯網?究竟什么是“互聯網營銷”?處于差別發展階段的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要如何針對本身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互聯網營銷策略?這是當下擺在我們面前很重要的一些課題。
訪談摘要:橙速科技創始人兼總經理于松龍,先后從事傳統行業及互聯網行業近十年,,擁有豐富的營銷策劃和線上線下營銷推廣的辦事經驗。從 2013 年創立橙速科技至今,已為數百家企業提供了定制化的互聯網營銷辦事。對于當下傳統企業所面對的互聯網困境,他又有什么樣的見解和看法呢?

橙速科技總經理-于松龍
記者:當下許多外行或者傳統企業對于互聯網營銷的定義其實是比較模糊和片面的,而橙速科技作為一家專業提供互聯網整合營銷辦事的公司,是如何解釋這一概念的呢?
于松龍:“互聯網營銷”其實是兩個概念的疊加,可以說是“互聯網”+“營銷”。其中“互聯網”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所指的各種平臺,包孕搜索引擎、門戶網站、論壇、自媒體以及移動端等等。互聯網營銷就是將營銷融入互聯網中,但并不是簡單的組合在一起,而是通過互聯網這種工具,把企業和品牌想要達到的營銷目的釋放到市場上去,同時能夠通過互聯網得到相應的營銷反饋,以作為企業再次營銷的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而要達到的最終結果就是通過互聯網建設企業的營銷辦理體系以及線上線下的統籌辦理,最終提升企業品牌的營銷力。
記者:針對當前的網絡環境,企業的(互聯網)營銷思路會產生什么樣的變革呢?
于松龍:從國內和國外的市場現狀來看,營銷理論其實是跟不上營銷自己的實際發展的。包孕現在在思考的意向客戶也好,潛在市場也好,還是規劃成本也好,你會發現很難從書本上或者固有的營銷中找到很強有力的支撐。很多人可能會把一些營銷思路、理念、概念融合在一起,好比4P、4C等,同時卻沒有一整套的輸出。所以這么雜亂的整體環境下,我覺得企業真的想要把互聯網營銷做好的話,關鍵點還是在于其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產品定位,找到屬于本身的那條路是最核心的。
中國經濟發展至今,在商品供應遠遠大于需求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對于產品和品牌的認知都更加理性了,這個時候企業需要傳遞給終端和渠道的,就不但僅是“我是賣什么的”、“能做到什么”,更多的是“除了這些,我還能夠給你帶來什么”。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于產品和品牌的精神訴求也更加明確化,在營銷包裝上更傾向于能夠營造出何種印象,因此企業需要基于消費者的心理訴求提煉產品、品牌的宣傳點,既要保證網絡營銷的純粹性,同時也要實現營銷過程中的關聯性。
記者:隨著“互聯網+”的提出,互聯網化似乎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您認為這對于傳統企業未來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于松龍: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或厘革,都存在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習慣、喜好,甚至不雅觀念,同時也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這樣消費群體獲得的產品和品牌信息就會大大增加,對于產品的識別度也大大提升。這個過程對一些廉價、低質或者口碑欠好的企業來說絕對是大大的毛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發展。但是從整體來說,“互聯網+”必定是有利于各行業的升級的。消費者通過這個工具可以自然而然的屏蔽掉那些低質、虛假、與宣傳不符的產品和品牌,讓好的企業更好,差的慢慢被淘汰。現在很多傳統行業說互聯網化導致他們的生意大大減少了,只能證明他們自己的產品就不夠硬。別的我認為互聯網文化的融合對于企業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現在國家提出的“創新、活力、聯動、包容”,這自己就是互聯網的文化。
記者:所以說互聯網對整個市場其實是能夠起到篩選的作用的。當下還有一句比較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觸網”找死,不“觸網”等死”,針對這種現象,您是怎么看的?對一些比較守舊的傳統行業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于松龍:個人覺得,“觸網”等死,不“觸網”必死,這自己就是一個偽命題,把互聯網過于神話了,有很多傳統企業在線下的渠道、營銷思路和市場格局是目前互聯網取締不了的。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句話可以反饋出一個問題,就是互聯網能夠在短時間內,好比利用 1 年的時間就可能做到傳統企業花 10 年才能做到的信息曝光和銷售力,我認為互聯網是有這個能力的。這會導致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呢?打個比喻,懂互聯網的人突然看到傳統行業里某個項目或產品很有潛力,他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的建立本身的品牌,占領市場,使得本來的生產商和供應商失去大量的市場份額,我認為可以從這個層面理解這句話,但也不是絕對的。至于建議,還是之前提到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產品不過硬的話,觸網可能會死的更快。反之,如果產品質量很好,那互聯網會促進其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別的,如今互聯網已經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不管你想不想,都是必需要去做的。就像吃飯一樣,這是生與死的命題,不是生或者死的命題。沒有一家企業會因為做了互聯網營銷而倒閉的,卻有很多企業因為互聯網實現了發展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