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眼下豈論是微博、今日頭條這些新玩家還是騰訊新聞這樣的老大哥都認識到,優質內容的重要性而且在積極布局,“內容為王”是任何內容平臺和時代的真理。
今天廣電總局要求新浪微博、ACFUN等關停視聽節目辦事,這一通知一出,微博股價盤前大跌7.43%,市值蒸發12億美金。不過即便如此,微博市值依然超過150億美金,比來一年多已上漲超過10倍,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成為中概股最大的一匹黑馬。
之所以微博股價暴漲,關鍵原因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內容化。這次“視聽節目關停風波”也與這一戰略息息相關,因為微博要引入更多內容,視聽內容自然不成或缺。現在微博的內容戰略還在繼續推進,這幾天打開微博網頁版,還以為點錯了——因為頁面跟今日頭條網頁版太像,不信看圖:

微博新版首頁

今日頭條網頁版
今日頭條和微博之間互相“模仿”已不是一天兩天,功能相似的背后是雙方想要進入相互領域。
微博們改變了移動資訊市場格局
2015年,微博就已啟動內容戰略,在產品層面的表示就是長文章,短視頻和直播這樣的多媒體內容越來越多,結合微博起家的信息流分發形式,可以說微博早已完成對今日頭條的“復制”。這一次首頁改版直接復制今日頭條網頁界面,表白它也不想再掩飾本身要做資訊平臺的野心。
盡管今天因為一紙禁令讓一些人拋售微博股票,但我反而認為此時是入手微博的最佳時機,終究眼下是一個因為偶發事件而引發的低點,但微博的內容戰略不會因此而改變,視聽牌照遲早也會拿到,再說短視頻、直播等業務還是可以繼續開展,如果看長線,押注內容戰略的微博潛力還是很大。
今日頭條也在對微博不停進行“模仿”,上線的“微頭條”功能打開之后,同樣會讓人覺得眼花,因為基本就是微博的翻版。除了這樣的界面模仿之外,今日頭條在名人戰略、內容運營上對微博也是亦步亦趨。今日頭條已成為唯一一個不站隊BAT、估值卻已超過100億美元的非上市互聯網公司。

今日頭條微頭條
為什么微博要復制今日頭條?因為過去的碎碎念內容或者明星八卦內容都不足以滿足用戶“刷微博”的需求,引入八門五花的內容成為大雜燴就可以將用戶牢牢地黏住。為什么今日頭條要復制微博?因為沒有社交關系,完全依賴算法的保舉出現了體驗上的短板被用戶詬病,社交媒體的故事比個性化資訊平臺大得多。
今日頭條和微博的互相“借鑒”,吃掉的是移動資訊客戶端的市場。在這兩家公司都如日中天的時候,手機百度、UC這樣的過去距離資訊平臺較遠的新玩家已入場,傳統的移動新聞客戶端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抓住個性化資訊大潮的還有機會找到本身的位置,沒抓住的就會被淘汰。
近日艾瑞公布的綜合資訊類APP 5月份的數據顯示,TOP8移動資訊客戶端平均環比增幅為3.25%,落后于4月份的平均環比增幅4.5%;TOP 8月活平均環比增幅為3.64%,落后于四月份平均環比增幅的5.13%,移動資訊客戶端已經迎來增長天花板。移動資訊客戶端們,如何突破天花板,如何保證不被微博等新玩家們搶走市場,如何挖掘存量用戶價值?
優質內容是移動資訊的核心競爭力
眼下的移動資訊市場已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氣候。一邊是免費的資訊呈現出泛濫的態勢,誰都能做自媒體,內容生產門檻太低再加上閱讀量導向導致內容走向“垃圾化”,有自媒體說,互聯網現在某些資訊平臺就是一個垃圾桶。另一邊,則是優質內容走向付費的趨勢,得到、知乎Live等內容付費平臺風生水起,微博付費問答高速增長。
理論上來說,免費內容低質化與內容付費趨勢之間也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劣質內容太多,優質內容太少,付費成為優質內容的篩選器,也成為優質內容生產的催化劑,所以,一些內容才可以賣出價。
然而,,中國互聯網上風行多年的免費模式在可見的未來依然還會是主流。付費只適合少部分人:注重資訊獲取效率和質量的用戶。付費也只適合少部分內容:具有知識屬性的內容,而不是普通資訊。換句話說,書依然可以賣錢,但報紙賣不出錢,且就算可以賣錢,也只能賣給少部分人。
得到在前不久頒布頒發,“李翔商業內參”與寶馬合作免費,就表現出資訊付費之路很難走得通。事實上,很早之前就有收費版的新聞客戶端,鳳凰等新聞客戶端也推出了付費版,然而下載用戶數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