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底撈說辦事質量管得很好,實際上就是在釘釘上的各種行為——用什么樣的方式做審批,什么樣的方式做績效辦理,什么樣的方式做工資考核,計件。所以如果你是一家餐飲企業,要采用海底撈的辦事辦理方式,你在釘釘上一點確認,整個工作流程就可以全變掉了。
鈦媒體注:以企業為用戶的產業互聯網,正在呈現與消費互聯網完全差別的運行規律——免費、補助、流量、入口、關系鏈等經過消費互聯網多年驗證的手段,在產業互聯網竟然都不那么靈驗了。產業互聯網的游戲規則是什么?誰會成為最后的贏家?可能現在誰都不知道答案,但我們至少可以不停提出問題。
2017年,鈦媒體將會密集訪談產業互聯網的大咖風云人物,由鈦媒體聯合創始人劉湘明領隊,探尋問題的答案。
此次鈦媒體對阿里釘釘CEO無招的專訪,系鈦媒體“產業互聯網訪談系列”第三篇文章(第一篇專訪騰訊社交事業群總裁湯道生《獨家專訪湯道生:騰訊如何進入一個全新市場》,第二篇專訪阿里云總裁胡曉明《獨家專訪阿里云胡曉明:產業互聯網,什么為王》)。
和無招認識和熟悉,都是因為釘釘開始。在剛剛開始推廣釘釘之初,無招和他的同事在北京一家一家造訪媒體,一遍一遍充滿熱情地講述釘釘的特性和功能。
“釘”的功能讓我一下就記住了,不但是因為這個功能實在極致,也是因為無招仔細地講了這個功能背后設置的考慮,他甚至會從通信原理的角度給你分析一下這個功能實現的技術難點在哪里。
無招很少談愿景和戰略,關注的都是產品的細節和用戶的感受。幾乎每一次釘釘大的版本升級,都表現了無招對于釘釘這一產品持續深入的思考:“1.0在做溝通,2.0在做協同,3.0強調的是企業表里打通。”
公眾都愿意談論無招作為阿里最早的實習生,以及后來做來往碰壁的經歷。但在我看來,無招對于產品極致的思考,才是他身上最值得深挖的閃光之處。
釘釘及其背后對于移動互聯網的思考,已經成為無招的一個信仰,他幾乎把周圍能夠接觸到的群體,都裝上了釘釘——從他女兒就讀的小學,到他們整個家族的族譜,都被他納入到釘釘的體系里來。
釘釘的企業數超過了300萬,但無招認為1000萬才能算作釘釘從0到1的一個階段。
他一直鞭策著本身團隊的每個人都去走訪客戶,不雅觀察客戶的行為,為了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他甚至要求團隊不要做訪談,只是看——看看美容院早期如何開早會、作動員、安插任務,他認為有時候客戶本身都說不清楚本身的需求。
每次見面他都會和我激動地分享他又在客戶那里看到了哪些在釘釘上別致的創新,他認為釘釘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分享全新工作方式的平臺。
他崇尚平等透明平等,認為這才是移動互聯網通過釘釘帶給中小企業辦理最好的禮物,他本身也在釘釘內部嘗試各種本身的理念——例如他推行組織扁平化, 鞭策40多位高管直接向他報告請示,同時讓這些高管每日輪流值班,陪伴員工到最后一個下班,還要把一天的所見所得都記下來。這種工作方式被叫做釘釘的一天,里面要寫日期、值班人、下班時間、印象最深的事,感動的事,感動的人,想說的話,一些相關的東西。
“在這個日報上,整個公司的人都會有產生各種互動,這對整個公司帶來巨大的變動。實際上實現一個什么價值?他實現了公司正能量不停的傳播,但是這實際上是一種工作方式,這個工作方式的沉淀是通過一種機制實現的。”
無招的瘋狂,被團隊表里的人所熟知,也正是這種瘋狂,催動著釘釘200多人的團隊不竭地拓展本身思維的界限,總是能不停刷新我們對這個產品的認知——從1.0版本推出“釘”的功能,到2.0版本把審批等功能集成到釘釘中去,讓很多中小企業第一次體驗到了移動辦公的味道,再到3.0版本后他對人性化智能簽到功能的執迷,以至于比來推出了釘釘本身的智能簽到硬件。
他們還曾經把大規模做廣告,把廣告直接打到騰訊的樓下,拐彎抹角去擠兌騰訊的微信,還因此被馬云說“是不是市場費用太多了些”,而比來他們又和深圳衛視“超級發布會”合作,首次嘗試臺網互動的發布會形式,同時又推出了一套讓創業者扎心的酷公司系列的廣告攻勢。同樣是廣告攻勢,同一個團隊做出的東西已然是兩種風格。
這次和無招的談話,其實是希望比較完整地復原一個產品不竭迭代尋路的部分思考和實踐過程。
“我們在做各行各業中最優秀的工作方式的共享經濟”
鈦媒體:釘釘已經發布了幾次大的版本迭代,現在的釘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