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2億美元”“投資”和“康寧”,在傳說中的iPhone 8發布之前,當這幾個關鍵詞同時出現在新聞中時,總能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蘋果要聯合康寧搞什么大事情,是業內討論的熱門話題。然而也有不雅觀點認為,這起投資案,或許是被大家過度解讀而已。

文/張書樂
新著有《微博運營完全自學手冊》
不久前,蘋果公司突然頒布頒發通過旗下新成立的“先進制造業基金”向玻璃和陶瓷材料制造商康寧公司(Corning)投資了2億美元,但未透露具體的研發項目。蘋果頒發聲明稱:“2億美元將會用來支持康寧的研發、設備需求以及先進的玻璃制造工藝。”此前,蘋果和康寧已經合作超過10年。
在業界的猜測中,大多認為,這是一場為了更好地研發蘋果需要的玻璃面板而進行的投資,有不少分析者還煞有其事的指出,金屬材料對無線充電有干擾,用玻璃做后殼就能完美解決該問題;甚至有人據此認為,這將是傳說9月間發布的iPhone8的獨門大招……
且不說5月撒出去的2億美元,就能在一個季度后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是不是有點“驚人”,單是這2億元巨款,是否夠為買下新技術做個首付,都讓人頗感懷疑。

10年裝合作伙伴康寧,自然在體量上不成能和蘋果這樣的怪獸相提并論。但人家也不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創業公司。
公開數據顯示,康寧去年的現金流達到25億美元,投資額高達37億美元。從去年7月至今,康寧的股價已經實現翻番。2億美元,素質上來說,也就是蘋果給合作伙伴的一筆“補助”小錢。其鞏固合作關系的象征意義,大于其背后的技術含量。
有沒有這筆投資,并不會影響到雙方的合作基礎。只是,對于蘋果來說,這樣的鞏固方式,還有更多的“投資”意義所在。
之所以緊急投資,某種意義上可能帶有“任務”色彩。正如蘋果和康寧透露的那樣,投資于工廠、維持400名工人生產,同時后續還將為工廠所在地創造千余個就業機會。
創造就業、拉動生產……這對于一個其實將本身大量生產制造業務外包到海外、只是將研發留在美國的蘋果來說,更多的是對新一屆美國政府的獻禮工程。終究,早前蘋果曾向美國政府承諾投資10億美元促進就業,主要是科技和制造領域。這一筆投資,相當于把1/5的任務“外包”給了老伴計,肥水不落外人田而已。

當然,作為長線來說,用錢直接幫手康寧能放心做研發,,確保它家的玻璃制品能夠更多的應用到蘋果的新產品夢之上,也是2億美元的持久藥效。
終究,擴充了的產能,能夠讓蘋果家的設備,不至于屏幕供應不上來而斷貨。今時今日,蘋果在手機領域首創的“饑餓營銷”,在面對三星和中國軍團的聯手碾壓下,已經不再具備再創輝煌的機會了。
至于9月可能上架的iPhone8到底會不會有顛覆式應用?估計對于庫克這一屆不走天才路線的蘋果領導層來說,無線充電在技術上若不真正不變可靠,光靠玻璃后蓋甚至透明機身來刷一下眼球,可能性不大。
一言以蔽之,今時今日的蘋果,已經不能丟不起人了。(刊載于《計算機應用文摘》2017年6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