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 王運豐

1987 年 9 月 14 日,來自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由王運豐教授從北京發送至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本年是 2017 年,回顧這三十年來電子郵件以及即時通訊在中國的發展,不禁讓人感嘆當年的這封郵件以及其中美好的愿景:
跨越長城,我們可以到世界上任何角落。
當電子郵件出現的時候,人與人之間信息的溝通,第一次可以做到這么快速,,這么自由,讓我們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發送信息。這封郵件的傳送速度在今天看來是延時的、緩慢的,但在當時卻有著跨時代的意義。這三十年來,我們與電子郵件都經歷了什么?
1
當年在網絡上大家喜歡稱電子郵件為“伊妹兒”,當時新鮮時髦的詞匯,現在看來頗有一些年代感。倒是@這個符號,漸漸充斥在了在人們的網絡生活里。
1997 年 5 月,丁磊決定創辦網易。同年 11 月,與當時華南理工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陳磊華一起開發了中國第一個全中文免費電子郵件系統(后者成立了郵件辦事器系統coremail,現仍為網易郵箱辦事,并擁有眾多高校政府企業客戶)。 1998 年 2 月,丁磊因為資金問題不得不將網易免費郵箱及163.net域名以約 120 萬元賣給飛華網,而網易本身的郵箱以@yeah.net以及@126.com域名運營。
163.net在當時因為其耳熟能詳的數字域名(撥號上網時使用的號碼)成為了最受歡迎的互聯網網站之一。不久后,飛華網又以 5000 萬的價格將163.net出售給深圳新飛網,當時用戶超越 150 萬。一年后,幾次易主的163.net頒布頒發拜候量突破一億,注冊用戶超過 350 萬。最終, 2000 年 9 月TOM在線以 4800 萬美元收購163.net電子郵箱,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最大的一筆收購案之一。
不過, 163 這個名字最后還是回到了網易手上,163.net在被收購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網易的163.com郵箱已經成為了現在最多用戶的郵箱辦事之一。
千禧年前后,當時的網絡公司都開始向門戶類網站進軍,郵箱也成了各大網站爭相搶奪的一塊領地。 2001 年的時候,郵箱辦事界開啟了一股收費浪潮,以大容量、郵箱域名后綴為賣點向用戶收取月租費。
現在看來,郵箱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產品中最早開始推出收費辦事的。新浪郵箱還曾把免費郵箱的域名從@sina.com釀成@mail.sina.com,鼓勵用戶付費,可是結果不盡人意 ,當時還有一位來自天津的律師因為不滿新浪免費郵箱容量突然從 50 兆縮水為 5 兆,對新浪公司進行了起訴。 2002 年, 263 郵箱頒布頒發收費,成為第一家全面收費的郵箱辦事,其用戶數卻從 2000 萬驟減至 59 萬。

與此同時,在美國,被微軟收購的Hotmail郵箱,雅虎郵箱以及Gmail等辦事正在不停擴充郵箱容量,Gmail更是率先推出1G容量的免費郵箱,使得容量不再是郵箱用戶需要擔心的一個問題,用戶也不再需要手動刪除過多的郵件來辦理本身的郵箱空間,而是將搜索的功能放大,此后各大郵箱辦事也開始紛紛效仿。
2
2002 年,騰訊發布QQ郵箱。 05 年騰訊收購張小龍創立的foxmail,當時最大的獨立郵箱客戶端。此后QQ郵箱發布多個重大更新,界面變得更簡潔,功能更新穎。到 2008 年的時候,QQ郵箱已經成為全國使用人數最多的郵箱辦事之一。作為QQ內綁縛的一個辦事,讓當時許多對互聯網、甚至郵箱都一無所知的用戶第一次接觸到了郵箱,而且擁有了本身的第一個郵箱。
馬化騰本身也曾說過:
“中國最早的一批網民不知道瀏覽器,不知道電子郵件,但都知道QQ,大家遍及認為上QQ就是上網。”
QQ郵箱差別于世界上任何郵箱辦事的是,它開發了許多神奇的功能。 2010 年 9 月,QQ郵箱發布漂流瓶功能,讓用戶在郵箱里可以發送或讀取匿名信息而且交友。這是第一次有任何一個郵箱辦事加入了這樣有趣的社交元素,這一功能現在也被沿用至微信等其他產品中。

很多時候,對于QQ用戶來說,QQ郵箱是用來收發附件以及生存通知等重要文件內容的,而來來往往的溝通和對話、在QQ里完成就可以。因此QQ郵箱的超大附件功能,群郵件功能(以mailing list郵寄列表形式向一個群組的所有成員統一發送郵件)等都是其他郵箱辦事沒有措施替代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你不要注冊,不需要登錄密碼,就可以登錄QQ郵箱,這一點已經秒殺了許多其他的郵箱辦事,甚至是即時通訊辦事。